揭秘世界华辩赛冠军背后的故事

2019年5月28日 人民日报海外网:

海外网截图 (图片来源:校新闻中心)

  5月27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参加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工作总结会在勤业楼一会议室举行。党委书记樊伟为本次冠军队伍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证书。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团队的领队、顾问、主教练以及队员们也纷纷讲述了华辩背后的奋斗、成长故事。

  “一波三折”冲进总决赛

  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包含地区赛、决赛和总决赛三轮赛事。西南政法大学参赛队在地区赛中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在重庆赛区(地区赛)的比赛中,西南政法大学最终获得亚军。按往年赛制,将止步重庆。然而,经过组委会慎重考虑,决定特别给予近年来在决赛阶段出线频率相对不高的西南地区名额倾斜,也因此西南政法大学得以重庆赛区亚军的身份晋级附加赛。

  经历了三轮附加赛,西南政法大学晋级南京决赛圈。在决赛阶段,历经7场比赛,相继击败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悉尼大学等,晋级总决赛。最终以7:2的绝对优势战胜清华大学,获得总冠军。

  “这是一次艰难曲折的比赛,这是一次凝聚人心的比赛,这同样是一场见证成长的比赛。”第九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队伍领队颜怡说道。经统计,本届比赛西南政法大学从地区赛、附加赛、决赛、总决赛一共出战16场,是世锦赛历史上单届比赛场次最多的队伍!可谓过程曲折,艰难制胜!并且,也创造了第一次闯入世锦赛决赛圈就夺取冠军的记录。

  辩论底蕴:西政精神和论辩文化

  辩论初心就是训练思辨能力,提高个人素养。但当爱好和高强度比赛碰撞的时候,一次次重复的训练,一次次烧脑的立论,更多需要的是决心和坚持。在故宫决赛的现场,队员们的表现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打辩论比赛,更多的是他们肩负的代表西政、代表西政论辩文化和西政精神的责任和使命。华辩见证了队员们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西政青年学生的担当。

  会上,主教练景轶从西政精神——“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角度深入解读了本次华辩夺冠过程就是见证和践行西政精神的过程。顾问王安白从加强建设论辩文化的角度,从组织架构、激励机制、教练梯队、品牌课程、编写教材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论辩文化为西政办学特色之一。近年来,学校辩论队曾经荣获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学生辩论总冠军、第七届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冠军、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冠军、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等十多项全国荣誉,战绩显赫。

  华辩夺冠归来话收获

  历经16场比赛,创下华辩历史之最,这场比赛的艰辛可想而知。当谈及此次比赛的来之不易时,一辩、法学院本科2015级邓冰莹讲述了她四年的辩论经历,经历过一次次崩溃,又一次次坚持下来,走到今天。她说:“辩论也好,人生也罢,从来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立地成佛的捷径,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

  二辩、行政法学院本科2015级邹正源表示,辩论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敏捷的反应速度和精准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收获如证据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以及最宝贵的同理心。

  三辩、经济学院本科2015级蒋卓成主要谈到此次华辩的心路历程。在此次比赛中学到了辩论应该以内容为重,立论为本。观点的论证与内容的深度都不可或缺并建议年轻辩手们应该真心喜爱辩论和广泛阅读。

  “辩字双辛,十年一剑。”四辩、总决赛最佳辩手、经济法学院本科2015级王楠说道,辩论于我而言是梦,世锦赛就是追梦的路。从大二时梦想去一趟南京,打一场世锦赛,从去年世锦赛地区赛未曾出线,到如今信步紫禁之巅,这一路绝不仅仅是世锦赛赛程下的几个月,而是这几年从未放弃的拼搏和努力。

  校辩论队队员、新闻传播学院本科2016级的洪迪帆同样跟进了整个华辩。她表示,支撑辩论队坚持下去的,是一颗想赢的心,因为太想赢,所以能赢。支撑辩论队坚持下去的,也同样是西政莘莘学子的支持,这是他们走到今天的力量。

  华辩夺冠的背后当然也离不开全国各地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在直播赛事的当天,很多西政校友前来观赛和打气加油。据主办方介绍,直播留言板块90%以上都包含了西政元素。“全国校友拎成一股绳,对学校参加此次赛事高度关注和强烈支持。”辩论队领队颜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