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检察一分院为群众提供无障碍绿色信访通道

新华网截图(图片来源:校新闻中心) 

  新华网重庆6月12日电(韩梦霖 文露)近日,重庆市检察院联合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举办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开放日活动。2019年以来,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及辖区基层院共处理群众网上申诉、法律咨询等72件次,现场接访群众2523件次,收到群众来信1334件,符合回复条件的,均在7日内进行了程序性回复和3个月内办理结果(进展)答复,答复率100%。

  为了更好地服务信访群众,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通过对现实接访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出台了信访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十条工作意见,为存在实际困难的群众提供无障碍绿色信访通道,及时回应群众的诉求。

  十条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信访群众不具备书写能力而口头提出信访诉求由接访干警提供协助;对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存在实际困难的特殊群众,灵活运用视频接访、带案下访、联合接访等方式;设置“律师接待室”,为信访群众提供第三方律师无偿法律咨询服务;打造“一站式”司法便民服务场所,设置群众候访区、残疾人绿色通道;设置“公益线索接访窗口”,对属于本院管辖的、有重大影响的公益诉讼线索,确定由首次接访人员“一对一”联系和跟踪案件进展情况;实行“双回复”制度,对有律师代理的群众来信,在收到来信之日起7日内,对信访人、代理律师均进行书面回复。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荣辰介绍,该院正在积极完善线下受理通道,设置专人专职受办群众来访、来信、来电,面对面接待、点对点回复、一对一解答;借助走访调研、普法宣传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现场接受群众申诉、投诉和咨询,确保群众多路径、无梗阻表达诉求。同时,该院还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综合运用检察长接访、律师等第三方参与、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方式,积极化解涉检矛盾纠纷。

  开放日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等10名全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与检察官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是检察机关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举措,信件的两端,连接的正是群众和检察干警,我曾看到许多深陷困难的人通过信访改变了命运,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项温暖的制度值得肯定和点赞。”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说。

  重庆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林也表示,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认罪认罚、检察建议、检务公开、未成年权益保护和信访工作的制度建设、效果都比较好。建议加大对检察队伍的能力建设,转变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对信访案件进行实质审查,对争议较大的案件可采取公开听证的方式,并推动信访联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