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2020重庆文旅会特别报道 “柬埔寨司法部副部级官员是西政培养的博士”——专访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

上游新闻截图 (来源:上游新闻)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接受上游记者采访    (蓝浩 摄)

  提及去年英国考文垂大学校长的感谢信,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仍然感慨,信中,考文垂大学校长感谢西政向该校输送了众多优秀中国留学生,他希望双方的合作办学,能够持续高质量运行。

  其实,这只能算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工作成绩的沧海一粟,就像柬埔寨司法部副部级官员是西政博士一样,西政培养的国际化高端法治人才已走向世界。

  2020年10月15日,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南政法大学坚持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优势,脚踏实地,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法治人才的国际教育道路上步履坚实。

  多措并举

  积极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国际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先后与与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举办法学本科教育项目和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系全国率先同时取得法学本科和法律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高校。2017年至2020年间,学校就有1100余名法学学科学生赴国外参加各类长短期留学项目和学术会议。

  除了本校学生出国学习之外,学校的国际学生规模稳步扩大,学历生占比不断提升。据岳彩申副校长介绍,2016年至今,学校共接收国际学生2400余人,截止2019年12月,学校共有国际学生746人,其中国际学历生309人,国际非学历生437人。国际学生总人数和学历生人数目前位列全市高校第四,重庆市属高校第二。“我校来华国际学历生较2017年增长277%,生源国别数增长104%,从原来单一的生源国增长到现在的25个生源国。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生源国有16个,形成了‘立足一带一路,辐射欧美国家’的国际教育新局面。”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 (蓝浩 摄)

  打造国际高端法治人才项目

  凸显西政特色

  2019年,重庆市外办主任会议提出“聚焦建设中西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员交往和文化交往。而国际教育,正是实现人员交往、文化交往的重要途径。西南政法大学为助力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打造品牌项目,形成了自身的亮点。

  这其中,首先得提到的就是学校开办的“东盟高端法治人才博士班”项目。该项目班针对性地招收来自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员等来校攻读博士学位,定向培养了多名东盟国家高端法治人才。“目前,就已经有两位柬埔寨司法部副部级以上官员来校学习。”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说,这些校友回国之后,既能够提升学校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也能够促进学校与其所在国家高校的合作,弥补我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国际化交流的短板,进一步推动学校在该地区的国际化工作。

  除了“东盟高端法治人才博士班”项目,西南政法大学还在2019年开办了 “中国法”全英文硕士项目(LLM in Chinese Law)。据岳彩申介绍,该项目主要招收对象为法律领域在职政府官员、学术机构研究人员、商务高级管理人员、律师及法务人员,采用订单式、成班制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知华、友华及爱华人士,从而为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项目班第一届共招收项目学生10人,他们分别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等10个国家,大家对全英文授课的机制非常支持。”岳彩申说,接下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与美誉度,逐步探索与建设“中国法”全英文博士项目(SJD in Chinese Law)。

  专业支撑 爱校荣校

  努力扩展国际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更好推进学校的国际教育工作,西南政法大学大力建设了1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其中,重庆市级以上品牌课程6门,位居全市高校第三位。《国际贸易交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岳彩申介绍,学校还与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联合举办境外合作办学本科“2+2”项目,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双语双法项目、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海外课程”项目和国际法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等特色项目。他说,“这些国际教育项目的核心,都是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英语和东盟国家语言、通晓中国法律和了解东盟国家法律的‘双语双法’国际化法治人才。”

  同时,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学校还厚植爱校荣校的人文情怀,通过“西政国际教育工作坊”增加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元素,努力扩展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及深度。岳彩申说,学校组织国际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为国际学生开展“走进渝北·感知重庆”、“走近工业化重庆-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观摩”等法律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知重庆,感知中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因子,只有让大家在学习中充分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他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未来,学校还将继续贯彻落实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战略,不断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