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学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四届专题研讨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截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 陈坤正 通讯员邱昭继)10月16日,“新法学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四届专题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和司法实务部门的近一百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建设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新法学与法治人才培养”、“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法学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法学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等六个分论题展开学术交流,梳理总结近年来新法学理论研究重要成果,深入研讨实践层面的探索与创新。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平安、陕西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指委法学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砺分别致辞。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法学教育研究》执行主编闫亚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今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深化新文科背景下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特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法学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李平安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他希望全体与会人员充分认识法学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谱写新时代法学教育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马砺在致辞中说,研讨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为精准把握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形势,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变革,提升法学人才培育质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全面,“相信能够在法学学科专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以大数据为契机,改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是进一步深化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路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在学术报告中阐述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在新法学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要重点处理好大数据分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问题,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数据间的互通,不断推进大数据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就新文科建设发表了独到见解。他提出,我国经济社会随着快速发展转型已进入到新阶段,要打破学科分割藩篱,创建新的学术共同体范式,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新文科优势,合理应对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提出的挑战。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建文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法学教育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要确立法律价值权衡核心地位,强化融合型法律人才的关键角色,绘就数字人文的范式愿景”。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潘俊武就线上教学问题发表了观点,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外法学院的有益经验,从线上法学教育教学的应用现状、目标、教学主要方式和教学材料等方面出发深入挖掘线上教学对于提升法学教育质量、突破传统法学教育困境的作用。针对法学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马岭表示,采取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课程理论理解,提升案例分析能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下午的会议将进行分组讨论。

  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类工作委员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