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缅法律法学界合作编写的《缅甸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在渝发布

人民日报截图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年12月19日,以“数字经济合作下的法治现代化与中国东盟法学教育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由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和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共同承办,采用线上视频与实体会场结合的方式。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理事长张鸣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鲁进,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副校长唐力、岳彩申以及来自中国国内和东盟国家共三十余所高校的法学院领导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论坛。

  缅甸最高检察院、印尼最高法院、越南法学会、老挝司法部、柬埔寨司法部、泰国中央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法院、文莱仲裁协会等东盟法律法学组织为论坛发来贺信。

  本次论坛期间,举行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首部中缅法律法学界合作编写的《缅甸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一书的发布仪式。《指南》由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教授和缅甸联邦最高检察院副总检察长吴温敏共同主编,在内容上涵盖了与缅甸外商投资相关的投资准入、土地、税收、海关、外汇管制、劳动用工以及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法律制度。

  据《指南》中方主编张晓君介绍,中国和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法律的交流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指南》的出版有助于增强中国企业赴缅甸投资的法律风险防范,同时也有助于当地法治营商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中国法学界与东盟国家法律组织加强法律服务合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是中缅法学法律界以法治手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际行动。

  论坛闭幕式上还发布了《中国一东盟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行动纲要》,根据《行动纲要》,中国和东盟高校法学院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从协同深化区域法治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创新法治人才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协同建设法律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以及探索构建“法学院院长论坛”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合作。

  论坛期间,与会中外专家紧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法治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合作”、“为未来学习与中国-东盟法学教育现代化”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

  据了解,本届论坛也是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重要庆典活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由中国法学会于2010年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创设,通过整合中国与东盟法律法学资源,聚焦中国—东盟区域法治建设研究、涉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培养以及东盟法律据库建设等,服务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一带一路”的共建。首届“中国—东盟法学院院长论坛”于2019年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