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法制网截图 (图片来源:法制网客户端)

  谢波

  安全是国家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道路选择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在国家安全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科学道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科学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才能找对方向,走对路。这个科学思想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发展两件大事,创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正是在此意义上,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理念、内容、方法三个维度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丰富”、“宽广”、“复杂”的国家安全新形势,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就必须在理念上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可简要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

  “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其以精炼的语言擘画出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框架,揭示了各要素内在关联,构筑起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基本内容。“五对关系”指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所蕴含的整体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统筹思维,无疑为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立足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道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国家安全道路选择亦不例外,必须努力开拓一条“中国道路”。实际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和日益多样的安全威胁,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观都会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安全形势等体现自身特点。同时,由于不同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传统、发展目标、综合国力等的不同,国家安全道路选择也会呈现出巨大差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大趋势”、“三个前所未有”、“三个重大危险”等战略态势的总判断,这些重大战略判断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安全环境的深刻把握,为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指明了方向。在这条道路上,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其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它决定和影响其他各领域。重视维护政治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和保持了国家政治安全。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新要求,政治安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最根本就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人民安全是宗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国家安全决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也是实现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基本途径,它要求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目的就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这些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目的性、规律性认识,既传承历史,也立足现实,更面向未来。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坚持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的实践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这种系统思维既强调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国家安全,也包括对国家安全这一子系统内部各个要素间关系的统筹协调。当下,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的系统思维,已贯穿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一个显著标志。例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这体现了系统思维的不断深化、细化、实化。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二字,强调国家安全的全面性、整体性,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多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本身即是大安全格局、系统思维的集中体现。

  又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这些要求既涉及国家安全系统内部环境,又涵盖国家安全系统的外部环境,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环环相扣,仍然浸润着深刻的系统思维。如果说系统思维凸显道路建设各要素的关联性,那么,法治思维则彰显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成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新时代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我国加快推进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立法,随着以国家安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颁行,我国正一步一个脚印朝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迈进。因此从法治建设角度看,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然是一条法治实践之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在新时代必须持续推进。

  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190)研究成果。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