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法治保障机制创新 推动内陆开放通道建设——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综述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截图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2021年5月15日,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法院、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代表30余人出席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两个阶段,与会者围绕法治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热点问题开展深入探讨。论坛举办期间,还发布了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的运行情况及科研成果。现将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法治保障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蔺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蔺在致辞中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涉及到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物贸易等涉外法律事务,涉及到众多主体非常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国际贸易空间能够拓展的多元是对利益保障边界建立的多元,中国国际贸易将来发展的前提是由权利保障的边际来界定。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海龙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海龙在致辞中表示,陆海新通道衔接“一带一路”,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有机契合,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打通了一条重要通道。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作为涉外法律研究的新型智库,秉持“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策略,以规则自治为倡导,以立体现代的权利救济为依托,以透明度为保障,努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法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标准、机制的软连通建设,实现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在致辞中认为,人民法院肩负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重任,重庆法院应当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联结点的定位,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区域开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环境。

重庆市商务委二级巡视员蒋中全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商务委二级巡视员蒋中全在致辞中认为,应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法治保障为支撑,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把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示范,不断释放自贸区的发展合力。

  二、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陆海新通道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方院长刘飞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方院长刘飞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能为内陆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基础性服务,涉外法治人才成长需将在校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他建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重要平台,增强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与重庆自贸区涉外审判实务的对接联系,在涉外法治建设领域深化院校合作,推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必要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三、关于陆海新通道司法服务与保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教授认为,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法治保障,完善外商投资法治建设具有基础性、直接性的重要意义。法院在审理外商投资案件时应正确适用《外商投资法》,妥善处理其与《公司法》《反垄断法》《合同法》的关系,通过案件裁判规则的创新,引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VIE结构(可变利益实体及协议控制)监管制度等重要规则的构建与完善。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春良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春良教授提出,重庆承载着多项国家重大战略,陆海新通道作为重庆交通体系重要部分,在创新、引领司法上,可通过管辖治理来支撑服务保障乃至引领陆海新通道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玫黎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王玫黎教授认为,双循环背景下无论是国际循环还是国内循环,都离不开物流升级完善,多式联运能够很好抓住此契机。应引领构建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在多式联运一单制立法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开展国际研讨提升对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宋连斌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宋连斌教授点评表示,整合司法资源非常必要,通过专门化司法探索将交通运输与涉外审判进行结合。通过更多的案件来提升国际司法技能,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教授点评认为,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能够回应目前战略需求,在国际规则创制和设立标准方面,我国应积极推动秩序构建引领和差异建设。重庆影响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在国际物流司法专业化建设作出探索。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南仲裁委员会)理事长王雪林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南仲裁委员会)理事长王雪林点评表示,《外商投资法》对陆海新通道具有重要司法实践意义。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共同点,本质都是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方面,可将法治保障、法治监督、法治服务三者结合起来,作为法治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自由贸易港建设最大的连接点。

  四、关于成渝双城司法协作

四川大学法学王军杰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大学法学院王军杰教授认为,法治化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权重较大,重庆法院率先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采取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报告、探索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法治化评估指数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川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登亮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四川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登亮提出,川渝两地法院应进一步完善高能级、系统化同城司法协作格局,构建一站同城式、便利化的诉讼服务体系,推动司法尺度同城化,健全跨域执行难破解常态机制,完善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体系,打造西部对外开放司法协作样板。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主任刘伟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主任刘伟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将极大促进有关地区知识产权与创新质量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在合作基础上提高政策指引、司法保护、人才培养、品牌打造、价值培育、信息交互等多方面的协同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方文军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方文军点评表示,探索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法治实践意义。关于成渝地区双城司法协作,需要进行归类整理,分析问题是立法还是司法的、法律内还是法律外的、特有还是共性的,针对性研究解决方法。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卢代富 (图片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卢代富教授点评认为,成渝地区司法协作具有鲜明特色,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方面,既要注重协作又要注重融入,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的同时更要服务保障好重点任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