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非遗、寻“技”忆 西政邀请7项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科普传统文化

重庆日报客户端截图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近日,值重庆市科技活动周之际,由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办的“百年‘技’忆,非遗为媒”系列活动,邀请了重庆漆器、花丝镶嵌、烙画、糖画、麦草艺画、巴渝灯谜、天府可乐等七项重庆市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为大家科普传统文化,寻访建党百年非遗“技”忆。

西政邀请7项非遗走进校园社区科普传统文化 (张永燕 摄)

  据了解,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2020年获批重庆市市级科普基地,主要依托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目前已实施社区传媒孵化、非遗传播、北美国际新闻工作坊等多项科普活动。

  5月26日至28日,“百年‘技’忆,非遗为媒”系列活动带领重庆漆器、巴渝灯谜、重庆糖画非遗传承人走进中小学与社区,为大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5月26日,重庆漆器传承人王宗秀来到了两江中学,与同学们分享了重庆漆器的特色与工艺。王宗秀说,伴随党的百年发展历程,重庆漆器的“技”也在不断革新中。20世纪30年代,我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中国漆器艺术家沈福文建立了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1956年,沈福文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内部成立了重庆漆器厂。王宗秀的漆器生涯就从重庆漆器厂开始,她也从一名学徒,逐渐成长为民间工艺大师。

  “说了不兑现,无人信之尽摇头。打一媒介素养名词。”5月27日,巴渝灯谜传承人张践走进重庆市渝北区金鹏实验小学,以灯谜为载体,就小学二年级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数学知识为创作主题,向学生们科普灯谜文化和媒介素养知识。

  7项非遗项目还走进西南政法大学,在毓才楼前进行了展览。由重庆烙画非遗传承人高磊以《山海经》为灵感制作的十二生肖画像;花丝镶嵌制作精美的头冠、簪子、发钗;麦草艺画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的荷花麦草画……还有重庆漆器、巴渝灯谜、重庆糖画也纷纷亮相活动现场,为大学生进行展览与科普。

  “原来非遗技艺这么潮,我很喜欢。”西南政法大学研一学生张浩然表示。

  “策划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活动,在展现传统技艺百年发展的同时,向公众科普科技、媒介素养等知识。”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教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