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教授做客西政 讲解民法法典化的技术问题

重庆日报客户端截图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5月29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孙宪忠教授,做客西南政法大学金开名家讲坛,从法律概念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解析为何民法典成为了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典。

孙宪忠教授做客西南政法大学金开名家讲坛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据了解,孙宪忠教授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全程参与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讲座中,孙宪忠介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因此,在民法典编纂的基础上,探讨法典编纂的立法技术问题,总结好、运用好民法典编纂的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其他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宪忠告诉大家,孙宪忠围绕潘德克顿法学的立法理念,用非常清晰的概念和逻辑,用严谨并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潘德克顿法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立法思想、立法技术等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

  孙宪忠指出,我国民法典编纂充分遵守和运用了潘德克顿法学的立法理念,并进行了发扬光大。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概念,强调法典必须有严谨的、清晰的法律概念;其次是“提取公因式”的技术,从哲学上讲叫做归纳和抽象,旨在解决民法典总分结构及其基本构造;三是法律关系的逻辑,主体、客体、权利、义务、责任使民法典真正体系科学化;四是民事权利的类型区分,包括绝对权与相对权、支配权与请求权;五是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分。正是以上立法技术的科学运用,我国民法典成为了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以及21世纪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随后,三位点评嘉宾围绕讲座内容做了精彩点评。在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债法总则的体系定位与规则体现、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等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孙宪忠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讲座结束时,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谭启平教授指出,对民法典的学习永远在路上,西政师生应为学习宣传好、贯彻实施好民法典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