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优一先” |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委:不能忘了“引路人”的身份

第一眼新闻截图 (图片来源:第一眼新闻)

  6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秉承立德树人初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是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后涌现出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获得者2人、荣誉获得者10人次,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获得者15人次、荣誉获得者18人次。

  在荣誉的背后,是经济法学院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党员砥砺初心使命,赓续奋斗力量,他们怀着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立德树人的初心,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而不懈追求,矢志不渝。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所获荣誉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他们是“引路人” 育“德法兼修”时代新人

  “做为一名党员,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引路人’的身份,都不能丢了‘教书育人’的这颗初心。为中国法治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我国经济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曾担任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李昌麒教授多次向团队后辈叮嘱。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育观影活动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我愿永不负教师这一称谓。”卢代富教授,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经济法学院院长,从教三十多年的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教鞭,从未动摇过最初的信念——那就是,把学问做好,把学生教好,全心全意地回报社会,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尽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卢代富教授领衔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采取支部+教研室、支部+学科、支部+团队的工作方式,与谭贵华副教授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困难,进行线上双师同堂、“云端”传帮带。

  党员教师马勇“临危受命”,迅速将教学工作从线下全部转移至线上。许明月、吴太轩、张辉等一批非党员教师也迅速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教学。教师们生动详实的教学与认真负责的作风不仅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也让疫情期间的教学任务保质保量正常完成。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防疫物资自取点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学院副院长蒋亚娟在准备录制“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教学创新示范课程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28寸的手提拉杆箱。在这个箱子里有着全套课程讲义、各类教案、教具、文献资料,甚至服装、鞋子、电熨斗等一应俱全,从镜头前的着装到课程中每一个授课环节、每一句话的精心打磨,蒋亚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教书是个良心活,需要倾心付出并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回报。”这是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张怡教授的心里话。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科研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肯投入,对学科建设有着过程短、见效快的作用。而教学则是个投入大,过程长,见效慢的良心活。

  前经济法学院院长盛学军教授表示:“为了干好‘教书’这个良心活,党员教师团队做了很多所谓‘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例如编写教材工作很枯燥,干起来很累,要求也很高,也不能作为学术上评奖的资本。“但只要对教书育人有所益,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投入。”

  正因为秉持着不忘育人初心的精神,经济法学院党员教师团队涌现出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第四届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政好老师等优秀代表,而本团队成员组成的经济法教研室,还荣获了团体荣誉“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主题党日活动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教学成果同样丰硕: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三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次)、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重庆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支部党员教师代表性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近五年里,该团队已培养本科生25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500名,博士研究生和海外进修生近200名,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近300项,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是“科研人”,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

  2021年5月17日,为“分析和研究2020年度重庆市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绩效评价”这一课题,经济法学院陈治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走基层调研,深入永川、江津、武隆、忠县、开州等地,爬山涉水、走村入户,既要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山路,也要面临因灾受损的危房,经历种种艰辛与不易,方才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准确的数据与真实详尽的材料。“学术研究应当立足‘中国问题’,而‘中国问题’的挖掘则在于观察中国实践,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基层调研。我当年也是跟着我的导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陈治说道。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我们始终认为,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这是加强学院党建工作、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遵循。”经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代富说道。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委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从老一辈共产党员李昌麒教授等关注“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到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宇教授、万江教授等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到徐以祥教授等发起成立长江保护法宣讲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代代经法人始终满怀家国情怀。他们时刻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主题党日活动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以智库平台为抓手,为地方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同时还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为地方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他们是“知心人”,辛勤耕耘为青春护航

  在经济法学院办公区域,一条长廊,几间办公室,一张张方桌上,他们认真、负责、细心、耐心的神情,静静散发着经济法学院辅导员们的可爱之气。他们是学生的“知心人”,以学识激励人,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他们始终站在西政学子的身侧,关注学生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柯泰”教书育人奖荣誉获得者,胡广渝老师从事学生工作十七载,创办了西政经济法学院“一职为你”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室,为全院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技能提升等指导。

  在问到“您希望您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时,胡老师答道:“我希望他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律师也好,法官也好,即便不是法律行业也无所谓,做他们热爱的。”让每一个孩子追梦自己的人生,让他们大胆尝试,鼓励他们珍惜年少,勇于探索,这是胡老师的工作信条。

寝室长全体会议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以生为本、爱生如子、潜心育人”,在关系学生大事、难事、急事的就业、心理、助困工作中,经济法学院实施就业工作“民心工程”、扶危助困“暖心工程”、重点学生“凝心工程”,形成了院领导、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全院老师全员参与和发动的良好局面。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学生工作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网)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委坚持要求“学生所需到哪儿,党团工作就覆盖到哪儿,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学院党委统筹推进多个一对一“同心联结”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本科班级;教工党支部“一对一”关心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帮扶数名就业困难毕业生;为本科年级小班“一对一”配备班导,遴选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精细化指导。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学生工作 (图片来源:第一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