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暨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渝召开

  

重庆日报客户端截图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7月10日,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暨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0余个高校、法院等单位共计1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是民法典生效后首个以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研讨会。

“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暨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渝召开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的使命担当。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专业课程教学要贯彻课程思政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民法学具有极其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相信通过会议的深入探讨,一定会推动我国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应当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已经建构了以保障私权为中心的七编制完整体系,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编独立成编,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这是中国民法学者为世界民法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民法典时代,应以民法典为基准,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一方面,在教学中应当弘扬民法典以民为本、全面保障私权的理念,把民法学教学真正当做一种人文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讲授民法典应当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中国特色,时代特色要求关注高科技、互联网的发展对民法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实践特色要求在民法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土案例资源,中国特色要求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体现鲜明鲜活的本土特色。

  我国著名民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金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民法典来之不易,只有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这样一部伟大的法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让民法典从纸面上的法变成行动上的法,需要全体法律人通力合作,认真将民法典的精神与制度阐释好、传播好。他呼吁全国民法学人都能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挖掘提炼民法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积极探索民法学课程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为促进新时代民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编纂研究小组副组长杜万华大法官在“民法典体系价值与民法典体系思维”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民法典颁布后,建立了以总则为干、分则为枝、单行民事法律为桠、具体法律规范为叶的民法典体系;建立了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系列体系。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心将从以立法为重心而移到法律实施为重心,要按照民法典体系的思维,解决民法典与民事法律司法解释存在的冲突,解决碎片化司法、功利主义司法的问题,解决民事司法与行政管理、行政司法的冲突问题。因此在理论与教学中,要加强对民法典的注释法学研究,并在民法的课程设置、课堂讲授中强化民法典体系化思维的训练。

  随后,与会人员就“新中国民法学教学与法治人才培养、法治中国建设”“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国民法学教学与课程思政”“民法典与中国民法学课程建设”等四个议题,深入探讨了民法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问题。

  专家们认为,课程是思政的基础,课程思政既是民法学的教学手段,更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民法学中提炼出思政思想,将其融入到其它课程当中;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三个原则,教师多用心是关键,课程多提炼是基础,学生多获得是检验的标准,这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第一届坤源衡泰杯民法典主题征文大赛的颁奖和获奖论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