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赴西南政法大学调研“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法制网截图 (图片来源:法制网)

  日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相自成一行赴西南政法大学调研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并参加“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调研座谈会。与会成员围绕公共服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个培养面向残障人士等社会群体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法治人才的实验班,西南政法大学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设立于2020年11月,首批规模为40名,并入选2020年中国残疾人法治保障十大事件。该实验班以道德品性、责任意识、家国情感的塑造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以公共法律服务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将听障群体、老年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关切对象,着力培育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手语,具有扎实法学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相自成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在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他表示,西南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有创意、有意义,充分体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人文情怀,西南政法大学为国家发展和助力残疾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体制机制、主要职责、建设成就、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他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携手开展更多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育合作团队,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推进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专业化和技术化,不断完善我国的残疾人权益维护工作,增强我国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彩申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学校建校历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办学情况。他表示,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既离不开法学院校的积极探索,更少不了实务部门的科学指导。学校希望能以本次调研为契机,不断深化同各级残联组织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的科学指导下,助力新时代残疾人权益维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愿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一道,共同推动形成同残疾人特殊法律服务需求相适配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消除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覆盖盲区,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间合理流动,打造立足西部,辐射周边,示范全国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新高地。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汇报了西南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情况、实务导师工作情况、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手语课程建设及授课情况、“法律有声”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情况等内容。

  与会人员还一同前往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公共法律服务站进行了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