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新传学院“百年百人”暑期“三下乡”

央广网截图 (图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7月12日消息 (记者 白刁尹 通讯员 何佳玲) 7月9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西政新传学院”)举行“百年百人”暑期“三下乡”学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娴、团委书记沈琪蕊、带队老师陈怡以及团队成员参加。仪式上,李娴副书记正式将旗帜授予团队,此次实践活动在大家的期待中正式开启!

  7月12日上午9点30分,13位同学在陈怡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为期4天的“百年百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一起坐着大巴车向大足区行进。同学们满怀信心与期待,决心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全心全意的感受和体悟属于大足、属于重庆的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

  追寻“我们”的青春故事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西政新传学院组织了以“百年百人”学生思政项目团队为骨干力量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以重庆市大足区为实践地点,将探访大足革命历史陈列馆(烈士陵园)、唐赤英故居、饶国梁纪念馆等红色足迹,让团队成员切身感受革命先烈形象、向榜样学习、见识信仰的力量,以优秀的实践影像和报道作品记录党领导下家乡的变化发展和青年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和的生动实践,讲好“我们”的青春故事,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杨子津 摄)

  启动仪式上,李娴副书记回顾了“百年百人”项目各小组老师、同学一年来经历的点滴,用“点赞”一词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和成果表示了肯定,用“加油”一词表达了对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支持和期冀,希望团队能够认真学习“四史”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寻找答案,带着感情到实践中学习、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希望同学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用脚步丈量青春,用担当逐梦未来”。带队老师陈怡介绍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安排,并强调了活动中安全和纪律要求。

  此次启动仪式拉开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目前学院已经组建了“百年百人”重点实践团队和自发团队,力争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凝聚青春力量,担当时代重任,投身强国建设。

  回望历史,薪火相传

  知史明智,行以致远。西政新传学院开展“百年百人”实践项目,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初心,以挖掘典型人物的故事着手,用文字、图片和影像等方式真实记录,讲述一百年来在党领导下,重庆社会每个时期,以小见大,展示社会发展进程,让高校学子感受新时代党员形象、向榜样学习、见识信仰的力量。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党史学习实践团 (王晓燕 摄)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800余人次外出采访,完成85位优秀党员事迹采写,其中包括“时代楷模”毛相林、抗战老兵李祥明、脱贫攻坚基层干部敖晓刚、渣滓洞最后一位脱险志士孙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姚勇刚等;依托“百年百人”实践项目,学校组织线上、线下红色故事会70余场,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积极运用新媒体创作以“百年百人”故事为题材的网络文化作品,推出60余期新媒体推文,相关稿件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公众号上刊登,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优秀人物的交流采访、对先进事迹的撰写讲述,“百年百人”思政教育实践项目体现的“浸润式”实践育人模式,让学生品味“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有效实现了党史教育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新闻传播学院本科2019级伍红霞说“采访不仅仅是采访,更是深入当年的‘峥嵘岁月’中,用心去感受去领悟故事中丰富内涵,将老人的口述转为生动的文字,进而使人们为之动容,激发青年们能更好地在现今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