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文化 主城都市区打造别样精彩的人文之城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的主城都市区,围绕城市文化做文章,促进历史与未来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打造别样精彩的人文之城、魅力之城。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焕新亮相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跻身重庆最火景区行列。这里的七街六巷、一砖一瓦,都散发出老重庆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十八梯105步,一步都不少。保留“那些年”模样的,不只有石梯。记者所在的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就打上“补丁”,被打造成了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空间。

  

  

  

  

  

  这位市民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是在十八梯长大的,现在这些大巷子小巷子都修得特别好,走到这里,以前的归属感还在,她觉得保护传承得很好。

  

  

  

  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范例介绍,近年来,渝中区紧扣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区”,全力推进3处历史文化街区、9处传统风貌区、11处山城老街区建设,高标准打造“人文渝中”。

  

  

  

  

  滋养着这座城市精气神的,还有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晚上8点,在位于磁器口的重庆1949大剧院,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正在公演。通过荡气回肠的红岩故事,360度的旋转舞台设计,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红岩精神。

  

  

  

  “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感非常好,非常生动直观,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一段红色的历史。”这位观众表示。

  

  

  

  

  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单大国透露,他们对红色文物进行了逐一的保护和利用,以更加富有创意的方式打开红色文化,受到了老中青社会各方的喜欢。

  

  

  

  

  

  在推进人文化的过程中,主城都市区的现代时尚气息也更加浓厚。“夜重庆”被灯光点亮,“潮生活”刚刚按下启动键。在南滨路烟雨公园广场一场文艺音乐会上,享受“夜生活”的市民们,跟随着音乐节奏陶醉在迷人的山城夜景里。而在南山的壹华里夜景公园,赏夜景不再只有静态拍照模式,坐在夕阳秋千、旋转大木马上,整个城市的夜景都动了起来。

  

  

  

  

  

  

  

  南岸区商务委副主任周平认为,好的夜经济不光要有“烟火气”,更要符合人们对夜间文化、旅游等消费的需求。

  

  

  

  

  市民对此也很认同,“现在打造了很多夜玩的东西,不像以前吃火锅、喝啤酒那么单一了,有更多的休闲方式,让我们体验感更好。”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莹表示,在重庆,特别是主城都市区,一直着力于把经济增长和人文魅力相融合,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大力推进人文化,就是需要把重庆文化,把“人”的核心,注入到整个都市的发展当中去。同时,还需要去壮大和培育时尚产业链,去吸引更多的人近悦远来,共助重庆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