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及十佳科普研学资源发布 “成渝古驿道非遗之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

  

  

  10月26日,首批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及十佳科普研学资源在重庆正式发布,其中,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推出的“成渝古驿道非遗之旅”成功入选,成为此次唯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入选的科普研学项目。

  

  活动现场 邓鑫芸/摄

  为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享,打造具有成渝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成渝两市科普基地联合会开展了此次评选活动,累计征集到成渝地区科普研学线路、科普研学资源89项,涵盖自然保护、生命科学、公路交通、航空航天、现代农业、防灾减灾、地理地貌等多个领域。

  经过线上线下的严格评选,10条2021年度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10个2021 年度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和10个2021 年度成渝地区 十佳科普研学课程(活动)上榜。

  

  活动现场 邓鑫芸/摄

  由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推出的“成渝古驿道非遗之旅”研学线路,结合成渝古驿道的人文地理特色和沿途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古驿道的朝天驿、走马镇、大足和双凤驿和龙泉驿五个科普站点,打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一条涵盖传统技艺(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民间文学(走马镇民间故事)、传统美术(大足石雕)、传统舞蹈(隆昌双凤龙灯舞)和民俗(龙泉驿客家婚俗)等多个门类的非遗之旅。

  据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韧教授介绍,成渝古驿道肇始于汉,成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驿道东起重庆朝天门,西至成都龙泉驿,全长约500公里,是古时成渝陆路必经通道。

  

  科普研学证书 邓鑫芸/摄

  他表示,研学线路通过新闻学教学中“师徒相授”手把手传承的深度学习方式,让研学者了解古驿道历史,调查、记录和传播各站点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增强研学者的在场感,提升价值感和获得感,使其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认同。

  据了解,该研学线路以“非遗+人文地理”“非遗+融媒体”为实践特色,不仅能让研学者充分享受古驿道沿线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还将引导学习者深度体验融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播和方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魅力,更好地承担起“记录、典藏、传播、行动”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