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共产党员丨“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金平的一生

  

  1929年,在安徽金寨县,一位7岁的男孩叫金平,因为家贫,他没能上学,只能在家里放牛。用他后来的话讲,穷人家的孩子在那个年代是很难有机会读书识字的。但在这年,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中国共产党在金寨组建工农革命政权,乡里成立了苏维埃小学,只收普通农户的娃,7岁的他迎来了上学的机会,他清楚地记得当年课文的内容:“大风刮得呼呼叫,中国革命正高潮,工农红军遍地起……”

  

  ▲在西南政法大学讲课时的金平

  如今金平已99岁高龄,是参加了新中国三次民法起草工作唯一健在的学者,为我国民事立法与传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但每当谈到这些成就时,金平总是满怀感恩之情地说到:“我最初也只是大别山区里的一个‘差点活不下来’的放牛娃,为我这一生点石成金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谈到如何与法律结缘时,金平回忆道:“新中国成立前,社会非常混乱,没有一点儿依法办事的观念,家里及身边的人经常被欺负而无处伸冤,当时我觉得,学了法律就能让老百姓少受点压迫。”于是,品学兼优且怀揣鸿鹄之志的金平于1945年考上了成立于抗战中的安徽学院(安徽省当时存办的唯一一所高等学校),后转入国立安徽大学法律系,从此与法律结缘70余载。

  1949年,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的金平在国立安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报名参军,同年入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结业后随军南下,从事地方政权建设和基层政法工作,后被分配到刚刚解放的云南曲靖,担任粮库副主任,后又到司法科工作。曲靖人民法院成立时,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1953年5月,金平被选派到中央政法干校进修,成为新中国首批政法人才。经过一年多的进修学习,组织上将他调到了刚刚成立的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担任法学教员。

  1954年底,刚调入西南政法学院任教不久的金平迎来了人生又一个关键时刻,他应全国人大邀请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当年他只有32岁,是起草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回忆说,当时起草组的办公地点在中南海,与周总理的办公室相隔不远,在食堂吃饭时,常能看见周总理,总理还主动过来询问大家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小组成员合影,一排左起依次为陈汉章、史越、孙亚明、林亨元、杨秀峰、赵伯平、吴克坚、陶希晋、余鑫如、李淳,二排左四为金平

  1956年12月,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征求意见稿成形,但不久后因故中断。1962年,中国经济建设开始复苏,金平受邀再次北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法律室的主持下,继续从事民法起草工作。然而还未来得及完成调研,便又停了下来。

  1979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金平又一次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并担任所有权分组的负责人。由于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生活都处在急剧变动之中,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最终中央决定,以“改批发为零售”的思路,采取成熟一个、解决一个的办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制定一个民法大纲,这就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次民法典的编纂也随之再次搁置。至此,金平已经成为60多岁的老者。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98岁高龄的金平激动万分地说:“

  此生再无遗憾了!”

  金平同志对中国法学的贡献还不仅仅是三次参加全国大人民法典起草,他除了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亲历者,还是新中国法学研究的先行者、法学教育的推动者。值得一提的是,他于1978年向司法部提议举办一个全国民法师资班,以解决全国法学教育恢复招生后师资奇缺、水平不高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个班后来叫做全国第三期法律专业师资进修班民法班,学员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由司法部委托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举办。

  

  ▲金平、婚姻法学者杨怀英(前排左一)与学生

  当时的金平全程策划,亲力亲为,整合了一大批一流学者前来授课,而且还在课后主持编写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最早的民法参考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讲义》(共两册,约40万字),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该班的成功举办为新中国的民法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播下一拨拨民法的种子,他们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山川与河流之间,助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民法观念不断加强、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该班后来也被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法学的黄埔班”,被誉为中国民法学“春天的故事”。

  金平同志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是投身中国法治建设的一生。他投身中国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数十年,开荒辟地,为新中国民法的开创与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之功。国内外民法学界,无不称他为新中国民法的奠基人。2009年,他荣获重庆市“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2012年,他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批“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2015年,他荣获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特别贡献奖”。

  

  ▲4月,金平在位于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的家中。图/黄伟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金平表示,要让《民法典》从纸面上的法变成行动中的法,还需要所有中国法律人通力合作、继续努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强基石!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