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最火辅导员”罗翔宇:把爱倾注在思政教育“责任田”

  

  开学时,他热情以待

  细心安抚每一位新生的不安

  

  学期末,他谆谆善诱

  耐心解答考试流程的每一步

  

  开会时,他金句频出

  幽默中尽显对学生的关心

  

  毕业季,他提笔留言

  书信中是道不尽的师生情谊

  

  他叫罗翔宇,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辅导员,也是行政法学院同学们口中的“罗哥”。自2013年入职以来,罗翔宇一直在辅导员工作一线。

  他尝试着在QQ空间上发表原创文章“罗哥有话说”,从一篇到一百篇,再到现在的六百余篇,点击量也从无到有,逐渐攀升。如今,他的空间和公众号流量近百万,他成了学校的“最火辅导员”。他的网文作品也于2018年、2020年分别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与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合办的第二届、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奖。

  

  1

  “线上+线下” 

  师生交流更融洽

  

  作为罗翔宇的思政教育阵地,“罗哥有话说”目前已经发布过691条说说、687篇日志。小到准考证领取,大到考研、工作解惑,“罗哥有话说”几乎涵盖了学生的方方面面。

  而在线下,罗翔宇也给予了学生们情感上的诸多支持与鼓励。“考研备考期间,压力是很大的。”蒋雨君说,这时候她就会去办公室找罗哥聊天谈心,压力也会得到很大地舒缓。今年她已经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生,这其中也少不了罗翔宇对她的支持。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罗翔宇不仅对本学院的学生热心细致,对向他寻求帮助的其他专业学生也是如此。

  “罗翔宇老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网络思政工作为抓手,探索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同心圆运行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全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他主办的‘罗哥有话说’涵盖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科研申报、资助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是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品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颜怡说。

  这样的罗翔宇赢得了学生们的心,获得了同事以及学校的认可,成为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最火辅导员”。

  

  2

  “因材施教” 

  法科思维回应法学生

  

  “他懂得如何在法治人才培养中开展思政教育。”一位熟知罗翔宇的教授说。他在关于如何与法学生“斗智斗勇”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以法学生的思维去回应他们的诉求,才会让大家尊重彼此,更好地开展工作。”

  面对近500人的群体,如何选出年级干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怎么才能选出既有真才实干又符合大多数人心意的年级干部?罗翔宇是这样做的。

  经过一年了解后,罗翔宇决定大二年级的学生干部全部由民主选举产生。他在学校的模拟法庭举办了一个正式的选举仪式,他还让人制作了展现候选人各类有效信息、工作成绩、民主测评打分的选票供同学们进行投票选举。“这种民选方式会更加符合法学生的思维方式,更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他说。

  但同时,他也明确说到“这样的方式是有弊端的”。有一部分同学也许并没有多么出众的能力,只是口才很好,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罗翔宇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如设置限制性条款,只有达到特定的条件才能上台演讲。比如竞选年级班长,则必须担任过小班班委,而在小班班委中又有另外的评分体系,只有排名达到前50%以上才能参加竞选。这样的竞选方式达到了学生、老师双满意的效果,无疑证明了罗翔宇“法科思维回应学生”方式的成功。

  来自重庆志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陈骏逸做了四年的年级总班长,提起罗翔宇,他说:“罗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他在给我们安排某一项具体工作时,会事先给我们讲述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他想要的效果。同时,他又会鼓励我们在工作上的自主性、创新性的想法。”

  

  3

  思政教育

  适应时代发展

  

  年级大会上,讲台上站着一位老师,下面400多名学生时而神情严肃、时而捧腹大笑。罗翔宇准备的几十页PPT,张张精品,都是值得记录的重点。他可以全程实现完全脱稿,频频与学生互动,生动活泼,精彩有趣。

  “念文件式的会议我都不喜欢,更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在年级大会上演讲的内容,我尽量朝那些手机厂商的‘产品发布会’靠拢。”罗翔宇说:“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要有非常详尽的数据分析。而这些数据一定是通过我们辅导员渠道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是大家平时看不到的数据。这样才能吸引同学们,让他们知道这个会是有内容的,是高质量的。”

  罗翔宇在年级大会上的提纲永远只有三个部分:第一就是对每学期已经发生过的事做个总结;第二就是对下学期将要做的事做个展望;第三就是最核心的——罗哥想要告诉他们的话。

  罗翔宇认为,做思政教育不能思维僵化,要用合适恰当的方式去影响学生。他提到了在读研时的辅导员——蔡斐(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斐老师只大了他们几岁,又愿意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同学们也都叫他“斐哥”。

  蔡斐会组织学生们去爬山,开办读书会。在爬山前就规定好今天大家所要讨论的书,然后在山顶进行讨论。罗翔宇说,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老师愿意帮助大家一把,以大家都接受的形式和方法,这些品质就非常珍贵。

  同样,罗翔宇的“罗哥有话说”也是一款适宜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从“斐哥”到“罗哥”,他们展现的是西政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方式上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如何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

  

  4

  “德法兼修” 

  努力培养新时代的法治人才

  

  当记者抛出“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从法律人才向法治人才转变,法治人才必须‘德法兼修’”这一问题时,罗翔宇认为,尽管“以法科思维来回应学生”是他工作处事的一个方法,但他并不赞同学生完全用法学思维去认识、思考世界。

  在他看来,高校是法治卓越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所以更需要增强“德法兼修”的意识,更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在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也正是罗翔宇在工作中秉持恪守的观念。

  罗翔宇说,精神上的体面,是来自于正向的三观,来自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较为完整的社会科学的学习等。一旦具备这些能力,凭借着这种精神上的自信,最终会正向作用到各个方面。

  “希望同学们不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当同学们有朝一日走向了更加重要的社会岗位,承担着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的时候,更要将平常心时刻牢记在心中。而这些就都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引导学生。”罗翔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