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毓秀酉我”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梦婕)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广大乡村一线,了解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7月12—14日,在酉阳县公安局、酉阳县法院、酉阳县检察院、酉阳县司法局、重庆首同律师事务所以及酉阳县大溪镇党委政府与金线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吕亮与领队胡绵娓带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毓秀酉我”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服务队一行34人(以下简称服务队),奔赴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际’忆乡村振兴,‘酉’我更加精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普法宣传、文艺汇演、普通话推广、关爱留守儿童等内涵深刻的活动形式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桃花源广场进行文艺汇演

7月12日,服务队首先来到了全国示范法治乡镇——酉阳县黑水镇,在酉阳县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肖蓉、法制大队队长罗臣宇的陪同下,调研黑水镇平地坝村乡村治理与基层法治建设经验。平地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胡青松、黑水镇政法委书记舒达介绍到,结合乡村治理的“德治、法治、智治”,平地坝村构建了全景云眼实战指挥系统,打造了多功能数字化信息平台,有利于村支两委更全面地掌握本村实情并及时应对。这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可贵实践,更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酉阳县乡村振兴大力帮扶的重要成果。

随后,服务队对重庆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对口帮扶的花田乡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海拔1500米的山间,崭新的柏油公路攀过座座山峰,绿草如荫,湖光粼粼,花开遍野。

晚上,服务队赴酉阳县桃花源广场与县公安局联合开展普法宣传与文艺汇演。普法小组学生与公安干警、律师一道,通过派发传单、现场答疑等形式对百姓关心的婚姻家庭财产纠纷、消费者权益侵害纠纷等问题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并进行反诈宣传,实地解决百姓身边的法律问题,对提高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之后,文艺汇演拉开帷幕,欢歌劲舞,话剧朗诵,获得了观众们阵阵的掌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3日上午,服务队赴酉阳县酉酬人民法庭参观学习。庭长陈长周提到,难点不在判辨是非曲直,如何让基层百姓心服口服才更难而可贵。法庭设置“老马工作室”,在诉前听取纠纷事由,调和双方矛盾,做到能调解就不诉讼,充分做到尊重当地的乡土人情。同时,法庭还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回应老百姓的司法诉求,主动在周边多个行政村设立联络点,为乡民提供优质、快捷的诉讼服务,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法治赋能。

参观金线村现代肉牛养殖场

下午,服务队参观了酉阳县大溪镇金线村特色产业——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市国资委派驻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校友杨金典介绍说,金线村资源禀赋优势不明显,因地制宜开展符合本村实际的肉牛、家禽养殖产业,是当前该村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探索。队员们了解到牛场采用先进的发酵床技术,在产出高蛋白优质牛肉的同时,还可将牛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还田还土,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有机肥料,既避免了传统养殖业“脏乱臭”的缺陷,又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的良性发展。该村目标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12亩,通过合作经营、长期用工、临时务工、牧草回收等方式多维度增加当地农户收入,真正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广普通话

随后,服务队来到金线村便民服务中心,队员们用普通话引领留守儿童阅读字词和经典文章、诗词,还与孩子们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赠送图书和小礼物。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吕亮书记在总结中说,期待本次活动“给孩子们的心灵种下爱的种子,带来成长的力量”。

普法宣传为乡村法治赋能

晚间,服务队联合酉阳县法院、检察院的干警将普法宣传和文艺汇演又带到了大溪镇冠军广场。队员们与法检干警向乡民们发放精心准备的法律宣传手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乡亲们讲解维权的程序与要点,帮助当地百姓提升法律认知。之后的文艺汇演,队员们带来的歌舞与朗诵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舞台剧《青春中国》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检察院干警登台献歌,法院干警集体朗诵原创的《劝和谣》《劝和歌》,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的同时,更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法检的温情,拉进了与群众的距离。

14日上午,服务队赴龙潭镇参观革命烈士赵世炎故居。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科2021级党支部在故居前开展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谱写青春之歌”的主题演讲,号召服务队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赵世炎烈士的奋斗精神与鸿鹄之志。

三下乡时间虽短,但经历丰富、感悟深远、意义非凡。此次,大学生们不仅领略了酉阳的特色帮扶成效,见识了乡村振兴给西部山区带来的巨变,也贡献了青春与力量,通过普法宣传、文艺汇演、普通话推广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基层治理赋能、为乡土文化赋能、为文明新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