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暨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渝召开

6月4日,首届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暨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重庆举行。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80余名师生代表,以及部分教育机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两大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嘉宾合影。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3年,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之一,要打破常规,走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之路,构建国别法律人才“双协同”培养机制,培养研究应用兼顾的复合型区域国别法人才。


▲唐力教授致辞。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主旨发言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教授结合当前区域国别学科发展现状提出,要摸底整合全国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加大对区域国别研究的投入,激励学者对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教授认为,新时代区域国别研究发展是“新急需”,需形成“新合力”,做出“新贡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张蔚磊教授表示,语言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校应重点关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同质化问题,以对象国家的语言为媒介,收集一手资料,尽量减少对源信息的二次过滤,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目标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领域研究价值。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教授提出,区域国别研究要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出发,培养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自觉,重视理论学习、多语种技能学习。

▲研讨会现场。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区域国别法学科建设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协同联盟同时成立,将聚焦区域国别法学科建设、协同探索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推动区域国别学科的体系化发展。

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