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招办主任来帮忙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执行主任吕亮访谈

招办主任来帮忙

作为一年一度的教育民生热点,高考及各院校的录取、选拔工作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期待。为方便考生及家长了解重庆市高校招生情况,我们特别推出《招办主任来帮忙·2022大型融媒体系列访谈》报道。


今天邀请到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执行主任吕亮,和全国考生一起,就学校的相关招生政策、专业优势、就业情况等问题交流分享。

问题1: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答: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我校增列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问题2: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学科?

答: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形成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广播电视学、知识产权、传播学、工商管理、审计学、会计学等11个专业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英语等2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会计学、审计学等1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支撑专业背后的学科实力雄厚,拥有法学、新闻传播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和诉讼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国家安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内法规、翻译、审计等12个学科为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其中法学学科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学科共同入围A级学科。2018年,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一起获得A评级。2021年,西政法学学科入选中国顶尖学科,位列“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全国第二名。


问题3:学校2022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有什么变化?

答:今年我校面向全国招生4305人,和往年没有太大变化。


在招生专业方面,新增数字经济、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两个本科专业,各招生40人。数字经济专业是为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政治法律素养,服务大国崛起、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法务、胜任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关系理论与实务专业人才。


此外还新增了“法学+审计学”“法学+行政管理”“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校内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继续招收“法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学+金融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英语”“法学+工商管理”等5个校内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法学+法语”的两校双学位项目。

问题4:请介绍一下学校2022年在重庆分布情况和招生政策是怎样的?

答:今年西南政法大学面向重庆招生1776人,其中提前批次45人、本科批1410人、国家专项批158人、地方专项批159人、高校专项计划4人。


从我校在重庆的招生批次来看,在顺序志愿的提前批次A段今年招生专业为侦查学专业,要求选考政治,执行特殊类型控制分数线,女生录取比例控制在15%以内,今年的招生计划是6人。历史类和物理类均设有招生计划。身体条件基本要求为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7,男性考生身高应在1.68米以上,女性考生身高应在1.58米以上,无色盲、色弱等;我校不单独组织面试和体能测试,录取时参照的标准为考生高考体检结果,考生原则上应符合教学司〔2003〕16号文件的有关政治及身体条件的规定。


提前批B段,我校设有国家专项招生计划158人。


在本科批,学校所有专业均在重庆投放有招生计划,含2个招生大类、16个专业、8个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及联合招生项目、法学中外合作办学、地方专项的计划。


两个招生大类分别为: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劳动关系、电子商务及法律6个专业按工商管理类进行招生;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4个专业按新闻传播学类进行招生;被录取到大类招生专业的,进校一年后按学校各专业大类分流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其实我校法学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一直以来也是大类招生,录取到法学专业的考生,随机分配至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六个法学院学习,整合全校法学师资,适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时统一获得法学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法学项目采用“3+1”培养模式,由西南政法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西南政法大学完成前3年的学习,且雅思成绩达到6.5分以上,可赴英国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毕业时同时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英国考文垂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在校期间预收费每年为28000元,面向重庆招生计划为12人。


就选考科目而言,我校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侦查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必须选考政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必须选考物理,其他专业没有选考科目限制。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余专业不限制外语语种。中外合作办学法学项目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外语基础薄弱者需慎重报考。


学校执行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加、降分政策,并按照加分后的分数予以安排专业。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不适用高考加分政策。


相信大家最关心录取分数了,考生可以参照近几年我校在重庆市的各专业录取分数最低分和最低录取位次,计算出近几年我校各专业录取分数超出特殊类型线的平均值,并结合对应的分数排位,如果你的分数超特殊类型线分数高出这个平均值,排位比平均值排位靠前,那么上我校相应专业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问题5: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及特点,请跟大家分享一下。

答:一直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本科人才培养置于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司法鉴定中心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鉴定机构。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实施四大人才培养计划:


1.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法学实验班”,开设全国首个人权法学(卓越法治人才)专门化班,举办涉外法治人才、一带一路法治人才、基层法治人才、监察调查法律人才、公共法律服务人才、海外利益保护方向实验班以及法学以外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对人才的需要。


2.“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新文科+新工科”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法学学科的优势资源,提倡各专业与法学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法学+”人才。

学生在完成双学位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3.涉外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在总结本科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一带一路”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经验的基础上,申报并成功获批“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通过“法学+小语种”的复合型国际化培养模式,打造“一带一路”涉外拔尖法治人才培养。学生在完成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并达到两校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两校双学士学位。


4.务实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围绕教育教学各环节改革创新,着力探索“金课”建设和“教-赛-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实务教育”和“论辩文化”两大办学特色。在务实教育方面,构筑了“课内实践教学平台”“课外务实指导平台”“社会实践实习训练平台”“第二课堂训赛强化平台”和“创新创业项目”五大务实教育平台。

在教学方式方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实体法和程序法双师同堂和多师同堂、校内教师和实务教师双师同堂等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