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学子三下乡:提升数字素养,AI法青年在行动

中国青年网重庆8月15日电(通讯员  郑会巳  陈珏雯  于小婷)为积极参与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建设,2023年7月14日至16日,由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19名同学组成的“数智少年,‘津’彩盛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辅导员老师刘艮、张爱雪,青年教师霍俊阁的带领下,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为主线,走进乡村,深入社区。先后在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双福街道等地,开展了体验式、沉浸式、融入式走访调研和数字素养提升活动,以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体验式”研学:  智慧农具园中探

“数智少年,‘津’彩盛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重庆市江津区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在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综合部王桂林部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数字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团队全体成员实地体验了产业园中的“直联后旋耕机”“电动剪枝机”等智慧农具。

图为宣讲团成员参观智慧农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小婷  供图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与霍俊阁老师就智慧农具应用与推广,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刘艮老师和张爱雪老师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在深刻感知到智慧产业给我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之时,能够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数字重庆建设对法学学生的能力需求,能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沉浸式”讲堂:手把手提升数字素养

在刘艮老师、张爱雪老师的带领下,第二天,“数智少年,‘津’彩盛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来到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为当地的青少年送去了一场“沉浸式”的反网暴、反谣言、反电诈的数字素养提升课。团队成员从现场小朋友的暑假生活入手,以情景剧、现场竞答、互动游戏等方式,为他们讲解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的危害和识别方法,并着重讲述了网络暴力的典型表现和应对方式。霍俊阁老师从家庭教育角度,为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简单介绍了几个提升数字素养、安全上网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们积极踊跃、兴趣浓厚,纷纷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课后,孩子们表示自己一定会积极提升数字素养,文明上网,争做一名合格的“小网民”。同时,团队将直播搬进宣讲课堂,以拓展数字素养提升课的普惠范围,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远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和电信网络诈骗。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参与知识竞答获奖小朋友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小婷  供图

“融入式”宣讲:反诈知识剧中来

夕阳西下,在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河坝街抱房的小河边,打着蒲扇纳凉的村民被同学们一串串反诈顺口溜吸引住了目光。“电信蒙骗中大奖,打胡乱说一边歇”“用保健品作欺骗,鬼扯长寿老爷爷”,同学们用重庆方言针对易受骗的老年人编写了亲切有趣的防诈顺口溜,幽默的声色引来村民的阵阵叫好和跟读,一下拉近了宣讲团同学们和村民的距离。随后,在刘艮老师、张爱雪老师、霍俊阁老师的组织下,“数智少年,‘津’彩盛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由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情景剧,为村民带来了一场“融入式”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和反谣言宣讲,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将现场氛围逐渐推向高潮,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当地民众进行情景剧表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小婷  供图

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数智少年,‘津’彩盛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还在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双福街道等地,开展了深入基层的数字素养调研活动。通过严谨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将李市镇和双福街道分别作为乡镇样本和城区样本,对江津区的全民数字素养情况展开调研。在“三下乡”活动中,团队全体成员深刻体会到了数字时代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必将以吾辈之青春建功新时代,以吾辈之担当建设新重庆,以吾辈之使命建设数字中国、数字重庆。

图为宣讲团成员和李市镇民众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小婷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