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乡村振兴接力棒 这个村吸引来10余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近日,长寿区保合村村委会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国歌声,一场由重庆医科大学国旗班“虹心筑梦”社会实践团举行的升旗仪式拉开了保合村“凝聚青年力量 谱写夏日华章”2023年暑期三下乡主题活动序幕。

今年暑期,四川美术学院乡村美术作品绘制、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西南大学农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宣讲等10余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将陆续来到保合村,把他们所学、所思、所感、所悟以及青春活力注入保合乡村振兴全领域,赋能乡村文化,提振乡村活力,提升乡村治理,为早日实现宜居宜业和美新保合添活力、增动力、强定力。

7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的师生们来到保合村,开展座谈调研、普法宣传和文艺展演活动。


▲学生在保合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受访者供图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建设法治”是助农、兴农的加速器。作为乡村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为了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观察团成员深耕文化惠民要素,在调研期间为村民献上了一场“‘合’心共聚青年力,‘经’彩纷呈谱华章”的普法宣讲暨文艺展演。本次宣讲和汇演立足保合村多元化发展现状,迎合民众识法需求,聚焦居民婚姻生活、劳动日常,在当地人的精神谱系中融聚法律意识。

情景交汇,法入人心。“姐夫,我先跟你说哈。民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孩子的姓名既可以随父亲也可以随母亲,可别搞什么天经地义。”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三下乡团队以保合人、保合事为切入口,将保合村村民写入普法剧中,精心挑选发生在保合村的突出矛盾纠纷,以小品剧方式进行现场“互动体验式”普法,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简单通俗地展示给村民,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强自身法律意识,让法治文化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村民左大爷告诉记者:“这些大学生让我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活力,能有这样的青年把法律知识同欢声笑语带到我们身边,我感到很开心。孩子们的普法剧也演得很用心,贴近生活,看完我才知道原来法律能在生活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观察团学生梁嘉欣说:“在排练期间,我们多次对汇演内容进行调整,通过丰富表演形式、汇聚社会热点等方式,为保合村民众提供一场接地气、有看头的普法文艺汇演。看到观众们欢声雷动、喜笑颜开,我们感觉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我们的普法剧切实让民众学到了法律知识、收获了精神食粮,团队成员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历练。”

团队指导老师田磊认为,一届又一届经法学子在保合村这片实践基地长才干、知国情、解民意,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不断传递着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努力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一线中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