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语普法助力扶残助残事业

1747987974124.png

5月16日下午,由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西南政法大学主办,重庆市沙坪坝区团委协办的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活动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吸引全国多地67家特殊学校及340家普通中小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近10万人参与。

活动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有声”志愿服务队成员林同涛、江赵欣主持。议程涵盖民法典法律知识普及与未成年人尤其是残障青少年权益保护两大核心内容。西南政法大学张伟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此次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是创新法律助残形式的一次探索,全过程进行手语翻译,听障学生和健听学生同聚一堂共同学习法律手语和法律知识,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用一双会说话的手,传递法律的温暖,让公共法律服务向更多特殊群体延伸;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成为残健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共同营造更美好的无障碍环境,帮助特殊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开场后,西南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2024级本科生丁国伟、陈雨嘉通过手语来讲授法律词汇,生动展示了手语的魅力和法律的力量。紧接着,三名主讲人分别从不同领域、不同维度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检察官张维首先介绍了“莎姐”名字的来源——是重庆市三级检察院500余名检察官共同的名字,随后聚焦校园霸凌问题,以具体生动的案例介绍了校园霸凌的基本形式及危害,解读了相关情况下的青少年法律维权措施,鼓励大家反对校园霸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闫帅锋结合民法典,向活动参与人员介绍了对我国法院体系的基本知识,并详细阐释了不同年龄节点在民法典中的重要法律意义以及民法典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中的具体应用。随后穿插播放的民法典手语普法视频,以直观的形式普及生活中的民法典常识,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维权意识,共同弘扬法治精神。最后,西南政法大学张伟教授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宣讲,解析了未成年人法定权益及保障措施,展示出了法律的平等和关怀。

本次活动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手翻团队杨天琪、吴芷婧和重庆师范大学译心手语翻译团队吴东洋、张立言几位同学提供同步手语翻译,由复旦大学法律援助中心鲜林桐提供无障碍技术,由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语音转字幕技术,共同确保了信息的无障碍传递。

此次活动通过“法律+手语”的创新形式,不仅兼顾了特殊群体的需求,增进了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动员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扶残助残事业,强化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融合法律知识宣讲与助残服务,点亮更多善意的火种,营造全社会关爱、包容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