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以“三个一”结对行动为高质量党建赋能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建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关系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的落实,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三个一”结对师生服务发展行动,扎实开展“一个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对一个高端人才,联系一个教职工党支部、一个学术或教学团队;一个机关教职工党支部结对一名青年教师,联系一个教师党支部、一个教研室;一个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结对一名学生,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一个学生寝室”工作,通过“一对一”带学习、强党建、解难题、促发展,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对一”带学习,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实施一对一带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校师生、党员干部头脑,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联学共悟。学校党委班子成员为结对人才、团队持续开展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等专题宣讲、研讨,结对党支部积极开展“同读一本书”、“同上一堂党史课”、专题读书班等,共同读原著悟原理,提升理论学习质效。发挥专业优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为结对机关教职工党支部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有效提升了机关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结对学生一同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百年百人”、“重走长征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提升学生党性修养。

“一对一”强党建,推动组织体系织密织牢

实施一对一强党建,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结对共建强机制。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党支部12个,加强对高知群体的政治引领,指导帮带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等,帮助党支部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结对共建强能力。结对的机关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相互学习,不定期围绕支部建设、组织生活质量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日常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对一交流,进行深入探讨,推动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结对共建强引领。学院教职工党支部设置“党建小课堂”、开展“党建进宿舍”活动,与结对的学生党支部、学生寝室定期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展学习与讨论,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对一”解难题,推动服务师生落地落实

实施一对一解难题,党委班子成员、教职工党支部深入学术团队、教研室、学生寝室等,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建议,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常态联系。每年9月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党组织及时做好结对师生的统筹安排,通过印制《党员联系卡》等,建立与新入校青年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等的结对联系,承诺“你的心事我来倾听、你的困难我来帮助”。注重交心暖心。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坚持开展“每逢佳节倍温暖”、“走寝连心”、“爱心捐款”、深秋送暖等活动,切实将关心关爱送到教师和学生的心坎上。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教职工党支部适时开展关照师生办实事“面对面”行动,畅通意见渠道,收集师生诉求,建立工作清单,倒排任务表,明确责任人,确保困难解决到位。

“一对一”促发展,推动立德树人有力有效

实施一对一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师生关切、密切师生联系、促进事业发展。促学生成才。组织结对学生成立重庆市首支大学生反诈宣讲团,将专业课程教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社团服务社会实践进行融合,形成“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模式。成立“就业帮帮团”,为结对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能力提升等辅导,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促教师成长。机关教职工党支部主动为结对教研室解决学术研讨会、课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教研室和教师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促事业发展。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加强对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的指导,常态化帮助解决学术、科研方面遇到的困难。2019年实施结对帮扶行动以来,1个团队获得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近3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