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 讲理坝上讲法理 《民法典》宣讲进村社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讲理坝,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主任侯国跃为村民普及民法典相关知识。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6月9日电(唐文 李鑫 吴京烝)“几岁的小孩可以打酱油?”“父债子要还吗?”日前,在《民法典》颁布三周年之际,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主任侯国跃带领团队,来到重庆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讲理坝,参加和江津区人民法院共同组织的“民法典进村社”宣讲活动,为村民讲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讲理坝,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学生为村民发放民法典宣传单。

“老乡忙着呢?给您送点儿民法典的小册子。”一同下乡宣讲的江津法院程松庭长和侯国跃教授将宣传小册送给村民,引起了村民善意的玩笑:“法官、教授们还来发传单啊?”

“你们来得正好,我焦麻了!”一位大爷皱着眉头放下花椒枝,愤然道:“我借出去三万块钱!那个癞子卖花椒有钱都不还我!他们说过了啥子时效,打官司都赢不到!”

经过仔细询问,得知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尚未过诉讼时效,完全可以通过诉讼追回借款。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讲理坝,江津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有意思的是,这次宣讲的地点,就叫:“讲理坝”。这也是当地司法部门专门打造的一个化解基层矛盾,讲述法理的场所。

“法治社会,人人都需要‘讲道理’‘讲法理’,在这个‘讲理坝’宣讲《民法典》十分有意义。”侯国跃介绍,这样的进基层解答《民法典》,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三年时间举办了一千多场。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讲理坝,江津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依托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和民法典宣讲团,按照“立足重庆、引领川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规划,顺势成立的法治教育科普基地,由民商法学院教授侯国跃担任负责人。

“我们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依托,组织团结了多家司法行政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高校、律协、律所、企业等部门与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法科学生200多名,致力于开展民法典及相关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民事法律咨询服务、编著民法典普法读物、承办民法学术讲坛、法商融合探索与实践等社会科普活动,真正实现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侯国跃介绍。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主任侯国跃为村民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

本着“多元平台、一体科普”的原则,2022年以来,侯国跃带领团队,注册头条、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尝试用“网言网语”开展“云端普法”。该团队创作发布的一批形式多样、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民法典科普作品,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侯国跃教授组织编撰的民法典大众读物《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获得多名法学专家的高度评价,荣登京东、当当等平台的书籍热销榜,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乐书屋重点推荐书目”。

“最初尝试是因为光明网网络平台直播的民法典专题讲座,在线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创光明网直播瞬间最高流量纪录。”侯国跃说:“现代互联网平台给了我们更多数字普法、云端普法的条件,仅我个人抖音号有关法律的讲座不到一年时间,发布三百多条作品,点击量就达到600多万人次。在学习强国、中国大学慕课(MOOC)、喜马拉雅、抖音、今日头条等普法视频6000多分钟,观看7000多万人次,仅学习强国达1600万次”。


图为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主任侯国跃为村民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

据悉,该基地成立以来,为280多家党委中心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农村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等法律知识1000余场。同时随着“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各研究员各种个人账号进行的线上普法活动开展,三年来的线上流量超过了一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