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王利荣教授等应邀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研究论坛

王利荣教主题报告 (图片来源:法学院)

  西政网讯 6月15-1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集美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研究论坛”在集美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实务部门等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我院刑法学王利荣教授、敬雪华老师、程炀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论坛围绕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理论研究、智慧评估与矫治理论与实务研究、特殊群体矫治与修复理论与实务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围绕社区矫正理论前沿问题、实务中工作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针对社区矫正价值取向、我国惩教制度的完善、恢复性司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项目体系建构、电子监控在社区矫正中应用、心理分析在智慧矫正中的应用、社区矫正教育模式、循证矫正、观护制度、社区服刑人员风险评估等内容发表了演讲,并进行了交流。

  在主题报告会上,我院王利荣教授作了题为“中间制裁的本土化选择”的主题报告。她认为社区矫正应从中间制裁入手,也即在日常处罚手段与收监执行之间增加中间处罚措施,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经常性违规违纪的社区服刑人员,除了已经涉嫌犯罪之外,不应直接撤销缓刑、假释而收监执行实刑,而应转处中间制裁,比如短期禁闭等,这样就形成了梯队式的处罚层级,从而对社区服刑人员达到教育矫治与震慑的效果。王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切和广泛讨论,一些学者包括台湾的学者多次引用她的观点。

  在分论坛报告会上,敬雪华老师做了题为“移动定位在我国社区矫正中的适用路径研究”的主题报告。她从社区矫正中的移动定位技术的概念、性质、特点入手,分别阐述了该技术在域内外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同时重点报告了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适用路径。同时与台湾中正大学许华弗教授、观护人郑添成等就两岸适用移动定位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做了交流。

  会后,专家们通过工作坊形式继续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