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汇智聚力:追寻人工智能法学的星辰大海

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作总体介绍 (尹博 摄)

座谈会现场 (尹博 摄)

  西政网讯(通讯员吕辉) 11月23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院庆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成功召开。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主任、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副院长张光君主持会议。

  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院长陈亮首先以《法学在智能时代如何作为》为题,分别从智能产业促进法、数据法学、网络法学、算法规制法学以及计算法学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基本架构、总体布局和学院近些年的发展情况。陈亮院长指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应当“双轮驱动”,既要加强促进、规范和保障人工智能产业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研究;也要在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理论建构、技术实现与风险防范方面深化作为。学院一直致力于从统一学科名称,厘清学科内涵,提升学科地位并完善学科体系四个层面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性发展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如在全国率先搭建人工智能法学教育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获批智能司法研究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重庆市律师协会开设高端应用型法治人才联合培养试点班等等。陈亮院长也特别强调创业艰难,人工智能法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发展需要各方支持,尤其需要凝聚广大校友的力量。在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20周年院庆之际,召开此次专题座谈会,旨在共同推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意义特别重大。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分会特邀理事、西南政法大学浙江校友会副会长暨浙江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李再丽指出,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师生员工积极进取,在短时间内实现华丽转身,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今年实现了博士点的突破,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积极回应了国家战略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需要进一步加大理工科人才的引进力度。自己虽不是人工智能法学院毕业,也非常乐意以AI法人身份积极融入学院。并表示,浙江校友会愿意继续协助学院学科建设,为法治中国建设多培养负责任的AI法律人,也愿意继续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

  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主任、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会特邀理事陈昊建议,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应当进一步强化应用法学对人工智能法学的支撑作用,加强人工智能法学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结合司法实践需要,积极回应社会对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强化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产品研发和教学改革,塑造我国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的优质品牌,输出“人工智能+法律”横向复合型德才兼备的人才,多方面为律师行业发展赋能,并表示将继续助推西南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

  杭州浮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分会特邀理事周游强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不仅要“人工智能+”的思维,还要有“法律+”的思维,需要前瞻性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才能开辟中国新经济的星辰大海。人工智能法学、应用法学的研究大有可为,应当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密切关注企业行业的痛点,强化合规体系研究,积极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数字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他建议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法律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实质性支持、帮助学院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

  西南政法大学浙江校友会副会长、浙江京衡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集团总部互联网法律部主任、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会特邀理事魏勇强指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对于传统的文科强校来说,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进一步强化“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思路,以开放的心态,进一步加大与理工科院校、法律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在人工智能法学的研究方面关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确保科技向善的规则与制度。并表示,将进一步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助推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母校和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实现新跨越。

  重庆栋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会特邀理事杜晓华指出,新兴学科建设一方面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作为,关注时代需求尤其是司法机关、律师行业和法律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法学发展的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品牌意识、宣传意识,需要让社会公众知晓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定位和发展前景,通过走访调研和整合各方资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学科发展规划落地。他还代表重庆栋华律师事务所表示,非常乐意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助一臂之力,愿意加大资助力度,助力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争议解决和刑事业务部副主任、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会特邀理事许永盛指出,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法律横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拓宽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落实到全世界第一家人工智能法学院的学科建设上,更要注重融合法律与人工智能两个维度,做好“大交叉、小嫁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法学、仲裁法学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质性合作,及时关注前沿问题,策划系列重大活动,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并表示将继续加强与学院的合作、全力以赴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

  四川三合道科技(芯汇法务云)公司CEO、人工智能法学院校友会特邀理事罗文金指出,他强调,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才来做,这样才能以开放的心态、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上层楼,在前期和学院张光君副院长合作开展“互联网模拟法庭”训赛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学院合作的诚意、实力和务实态度,今后将进一步发挥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优势,助力全球第一家人工智能法学院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学院校友龙文羽、郑传宇、蔡志恭、何世全、巴剑鸿、汪小康、马洋洋、张浩、童昌华、王志明、张渝清等纷纷表示,院庆20周年之际,看到学院转型升级如此迅速如此有效非常自豪,学院素有无微不至关爱学生的优良传统,母校情深似海,遍布世界各地的AI法学子也必将全力以赴调动各方资源支持学院发展,并结合各自在法律科技企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企业工作的切身体会,以及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行业部门工作的真实感悟,为学院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龙文羽校友指出,学科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借助校友情感链接纽带,做好“政、产、学、研、用”的充分结合与深度融合;郑传宇校友强调,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占领人工智能法学高地,扛好全球首家“人工智能法学院”这面旗帜,做好人工智能法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把人工智能法学科研和教学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何世全校友建议,学院要立足重庆、辐射全国,与司法机关和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广泛建立实习基地,推动教师和学生到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童昌华校友提出人工智能法学发展需要关注国家和政府治理现代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当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倾斜政策,争取地方政府对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的扶持;其他校友也纷纷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强化学院传统优势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办好人工智能法学大讲堂,继续举办人工智能法学教育高端论坛,通过合作设立研究机构等多种方式充分整合校友资源。

  张光君副院长在会议总结阶段强调,学院以“智慧法治研究前沿、法律实务教育高地”为发展目标,理性推动改革创新,近些年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诸多成绩,都离不开学校为学院发展所作的定位导航,离不开广大校友(含特邀理事)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建设为法律知识变革和司法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新时代所需求的法律服务和制度供给提供了无限可能。恰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20周年院庆之际,各行各业的校友们,千里迢迢汇集重庆,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诊把脉,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见,汇智聚力,追寻人工智能法学星辰大海的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必将对学院发展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学院将尽快贯彻落实,进一步争取促进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建立校友工作与合作的常态长效机制,也希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院发展,校友们点点滴滴的贡献都将在学院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