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

西政网讯 12月22日,由西南政法大学白昃战略研究院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全球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以在线形式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设有一个主论坛和“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完善方案”“未来十年中巴合作的机遇与全球反恐合作”等三个分论坛。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小强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吴钰鸿主持。

付子堂指出,国家安全在二十大报告中地位凸显,研讨会以“全球安全治理”为主题,围绕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完善方案、未来十年中巴合作的机遇与全球反恐合作等议题展开研讨,一定能够碰撞智慧火花,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傅小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西南政法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有助于准确分析全球安全治理新形势,提供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路径建议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致辞  (图片来源:  国家安全学院)

随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该阶段由西南政法大学白昃战略研究院院长马方主持,四位与会嘉宾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邱进围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发言。北京海陆经济发展安全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李伟以“阿富汗变局对全球安全治理的启示”为题进行发言。西南政法大学白昃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涂华忠以“2022年度全球安全与发展蓝皮书”为题进行发言。国际安全与反恐事务专家保罗·约翰斯通以“The Security Situation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of China”为题进行发言。主题发言结束后,会议进入三个平行分论坛展开研讨。

分论坛一  (图片来源:  国家安全学院)

分论坛一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专题分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胡尔贵教授、涂华忠研究员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海外利益保护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西南政法大学任惠华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专任教师蒋华福、西南政法大学梁坤教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臧建国教授作了评议。胡尔贵教授对分论坛一作了总结,认为专家学者从政策引领、理论指导、人才支撑、问题导向等四个层面,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分论坛二  (图片来源:  国家安全学院)

分论坛二为“我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完善方案”专题分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谢波副教授、张永和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我国面临的安全新形势、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路径、区域安全合作、非传统安全挑战应对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浙江大学谢贵平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倪春乐教授、谢波副教授作了评议。谢波副教授对分论坛二作了总结,就专家学者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表达了感想,并提出分论坛二的“四个关注”,即关注国际安全形势、关注非传统安全、关注全球安全治理制度机制、关注美国的动向。

分论坛三  (图片来源:  国家安全学院)

分论坛三为“未来十年中巴合作的机遇与全球反恐合作”专题分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张金平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孙红旗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中巴合作的机遇、中巴合作面临的安全挑战、反恐理论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周戎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郑迪副教授、广州大学于晨阳助理研究员和西南政法大学肖军教授作了评议。张金平教授对分论坛三作了总结,认为分论坛三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个体性和实践性,各位专家学者研究深入、体系性强、学术意识明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对我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分论坛交流研讨完成后,会议进入闭幕式,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期刊评价中心主任林士平对研讨会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强调,本次研讨会具有学术性强、政治性强、实践性强等突出特点,为国家安全学学科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渠道;未来开展国家安全研究,应加快国家安全学与法学学科的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安全学学科话语体系建构,加快学科研究能力建设,发挥研究院的区位优势,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成果转化。

本次研讨会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30多家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研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