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王晨光教授做客应用法大讲坛

王晨光教授发言 (邓涵文 摄)

讲座现场 (邓涵文 摄)

提问环节 (邓涵文 摄)

合影 (邓涵文 摄)

  西政网讯(通讯员周小雅) 4月12日下午,由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和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等联合主办的应用法学大讲坛第二期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健康权——健康中国与卫生法制建设的基石”,由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晨光教授主讲。

  本期应用法学大讲坛由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法学》常务副主编赵万一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资深法学编辑李文彬,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光君,人工智能法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研究基地副主任朱福勇,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洁,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处副处长、重庆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程雪莲,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陈肖平等嘉宾出席讲座。

  讲座伊始,王晨光教授强调,法学界应当针对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重要领域的现实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解决之道,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进程中,应用法学大有作为。随后,王晨光教授依次从“健康权的由来及其重要性”、“健康权是基本人权”、“健康权的内容”、“健康权的实现”、“健康权与人格权立法”五个方面阐述了以健康权为基石的卫生法治基本理念和实现路径。他还指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交叉复合型法治人才紧缺,法学教育界应当从主动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卫生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王晨光教授的讲演让在场嘉宾和听众充分认识到卫生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彰显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民生情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认为,王晨光教授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体系恢弘、逻辑严谨,以健康权为基础有利于构建兼具理论正当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卫生法制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法学智慧。并纷纷从自身的学术研究视角或者实务经验出发分享了关于健康权和卫生法学的理论观点,还就“健康权如何在制度上进一步细化落实”“安乐死、姑息疗法的伦理与法律困境”“卫生法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与王晨光教授进行探讨。

  人工智能法学院2016级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学生王成涛等同学也提出了“对健康权与卫生法的相对准确定义是什么?”“民法、刑法中的健康权与卫生法中的健康权有何差异?”“卫生法学何以成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等多个问题,王晨光教授对西政学子勤学善思好问的精神赞誉有加,并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次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现场气氛热烈,王晨光教授的卫生法学理论极具开拓性和引领性,向西政学子展示了极具学术魅力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卫生法学这一重要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热情,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和学者关注卫生法学,进一步推进中国卫生法学的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据悉,“应用法学大讲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智能司法研究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该讲坛本着“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宗旨,紧紧围绕应用法律科学中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兼顾国内外应用法学热点、焦点和重大问题,以及前沿应用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将长期举办,诚邀法学名家及资深实务工作者做客“应用法学大讲坛”,实现跨界深度交流,提升应用法学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