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学与法学的对话”研讨会在渝召开

论坛现场 (贺明 摄)

合影 (贺明 摄)

  西政网讯 5月11日,“人工智能:科学与法学的对话”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学者,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实践部门的资深法官,腾讯、百度等科技公司的实务精英等7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与侵权责任、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等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民商法学院院长李雨峰教授主持,副校长商文江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在致辞中,商文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新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给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带来了诸多挑战,人工智能作为热门话题,深度算法、大数据等等不仅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普罗大众也对这些问题兴致盎然,研讨、澄清一些与人工智能有关的问题颇为重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承办的。在技术层面上,部分科技专家,从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等方面,做了主旨发言。北京理工大学的马锐副教授从技术层面,以及她参与的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经验,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风险;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吴祺分析了人工智能下的法律挑战与创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建从人工智能标准化支撑产业健康发展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国家技术标准的制订及推进情况;原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现杭州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孙林君从智能法律咨询评估中的实践与思考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及产业状况。

  在法学层面上,部分法学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律问题和挑战,做了深度的探讨。民商法学院周清林副教授、曹伟副教授从分析了弱、强人工智能不同技术阶段,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定位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玉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先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熊琦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梁志文教授、清华大学吴伟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法律与知识产权系尹锋林副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研发中的个人数据保护做了不同的解读。

  北京互联网卢正新法官、重庆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电子数据鉴定中心田庆宜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管育鹰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陈亮院长、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叶明常务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牟萍副教授、清华同方集团法务总监苏云鹏等司法实务界、学界、企业界等专家学者,从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伦理规则、产业应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点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