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东:正当防卫中的德日反思与中国创新

讲座现场 (图片来源:法学院)

合影 (图片来源:法学院)

  西政网讯(通讯员陈莲) 5月24日晚7点,主题为“正当防卫:德日反思与中国创新”的讲座在我校敬业楼303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高艳东副教授,卢有学教授担任主持人,石经海教授、陈小彪副教授、林信铭博士作为嘉宾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卢有学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的主讲人和各位嘉宾,接着引入本次讲座主题。高艳东老师在怀念昔日西政校园时光之后,运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来讲授本次主题内容,现场播放了关于“男子将强奸妻子后要走的施暴者砍死”和“黑龙江庆安枪击案”这两个案件的视频,引发同学们对于案件情形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带动了整场讲座的氛围。 之后高艳东教授将有关正当防卫的法条进行严谨的梳理和阐述,一方面指出我们国家的刑罚对正当防卫的通说不太恰当,当前机械地运用德日等外国的理论解读中国的刑法,忽略了我国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建议大家认真思考“公共利益”、“其他权利”、“对不法侵害人”等概念的含义。他认为,我们应当扩大我国的正当防卫的解读范围,在“个人自卫权”后加上“保家卫国权”,也指出正当防卫的对象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行为人的判断在于人身危险性,人身危险性的判断则可以从初犯可能性和再犯可能性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这一系列的理论推演高老师都运用了一些生动的实例进行阐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沉浸其中。最后老师总结到,勇敢地将不法铲除,中国需要鼓励公民的正当防卫,他也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思考,勇于批判,养成创新精神,不要轻易被传统理论和国外理论所束缚。

  高艳东老师的主讲内容结束后,石经海教授、陈小彪副教授、林信铭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其中“人身危险性”的判断问题被多次提及,高老师运用自己的的理论逻辑架构对这些问题逐个予以了回应。在学生问答环节,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地向高老师讲述自己的疑惑,高老师也一一耐心地进行了回复。

  主讲人简介

  高艳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等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人民日报》、《中外法学》等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并有9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政府、民政部、中国法学会的奖励。近年来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打造“互联网法学”新学科,召开“互联网法律大会”,主持《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项目,推动工业时代法律向数字经济法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