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教授做客金开名家讲坛

讲座现场 (贺明 摄)

主讲人张卫平教授 (贺明 摄)

合影 (贺明 摄)

  西政网讯 10月13日晚,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教授做客金开名家讲坛,于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题为“程序法的本质”的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马登科教授,谭启平教授,段文波教授以及校内师生现场聆听。讲座由经济法学院刘俊教授主持。

  在主持人刘俊教授对主讲人张卫平教授做了简要的介绍后,张教授便开始了对“程序的本质”这一“哲学”命题的讲解。张教授首先引出“程序是什么”的问题,进而阐释程序乃是一种预设的过程,是一整套行为规则,而我国“程序的建构”、“程序法治的推进”等方面还很滞后,有待完善。然后列举了互联网法院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指出在程序权利义务的设定方面要做到理论先于实践。接着举出“山东齐玉林案件”和“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报考事件”两个相应的案例来说明我国宪法诉讼程序的缺失以及韩国宪法诉讼事件的启发意义。

  在演讲的最后,张教授指出程序的本质在于程序的公开性、制约性以及正当性,正当程序产生正当结果,非正当程序产生非正当结果。张教授还从程序成本的角度指出中国程序与效率之间存在内在冲突,正是因为程序会提高权利成本。在谈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关系时,张教授诙谐地说道:“程序是激活实体法的钥匙,没有程序之光的照耀,法律就是一潭死水”。

  在张卫平教授精彩的演讲内容结束之后,主持人刘俊表示深受启发,其他的嘉宾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谭启平教授作为实体法老师,与在座的程序法老师进行了有趣又有深度的讨论,并表示今后进行实体法研究时会以程序法相关制度为考量因素,现场气氛一度活跃。另外,在互动环节到场的同学们也踊跃参与,张教授都一一进行了回应。本场讲坛座无虚席,人气爆棚,相信在场的各位都收获良多。

  主讲人简介:

  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科负责人,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客聘教授,重庆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等数十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17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