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海云:关羽形象的演变传播与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图为詹海云教授(王妍  摄)

  西政网讯(通讯员 薛石岩)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詹海云在敬业楼1001会议室为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关羽形象及其海外认同的讲座,主持人屈永刚老师评价称:“这场讲座是一场生动有趣而内涵厚重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关羽的身世成分;二是从史学看关羽的特点是兄弟情长抑或是国家情重;三是分析了元代《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四是从语言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五是论述了关羽形象的概述词——“忠义仁勇信智”的词义变化。 詹海云教授指出,在古文记载中,有“关尹子之后人乎?”、“经营布匹,又善记账”等多种关于关羽身世的观点,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有关关羽形象的分析都有所不同。 詹教授还针对关羽兵败的原因和大家进行了讨论。关羽的失败不能单纯的用“大意失荆州”来解释,詹教授认为关羽的失败和他羞辱孙权、轻贱同僚、轻视对手等自我感觉良好的行为表现关系密切,关羽是一位英雄、一位强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缺点。

  詹海云教授从语言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繁体字版本的“忠、义、仁、勇、信、智、武”七个关羽形象特点的内涵。“忠字,上半部分的中字比喻升旗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下半部分的心字代表心放在最正之处,所以忠字表示无二心之意,关公对刘备不论在何时何地均无二心,做事竭尽全力。”詹教授这样介绍忠字的含义。紧接着的六个字詹教授也采用类似的汉字拆分方法,追古溯源地向大家展示了中华文字的深刻含义,也让大家对关羽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在讲座的最后,詹老师和参加讲座的东南亚地区的学生进行了关羽海外形象认知的交流。吴晓璐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国外求学经历以及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为同学们提供了有关关羽形象认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