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讨会成功举办

会议现场 (贺明 摄)

揭牌现场 (贺明 摄)

合影 (贺明 摄)

  西政网讯 11月22日上午,由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和西南政法大学共建的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在重庆维景国际酒店举办了成立仪式。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中国审计学会孙宝厚会长,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姜江华所长,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崔振龙特派员,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名誉院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周维培院长等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西南政法大学袁永新副校长主持。

  成立仪式上,付子堂校长首先致欢迎辞,表达了对到会嘉宾的热烈欢迎,阐述了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建立的意义及对中心未来发展的期望;随后,孙宝厚会长发表致辞,他表示,研究中心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生,要在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法治国家建设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做出应有贡献;姜江华所长也表达了对研究中心成立的祝贺与支持,要促进审计与法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蔡春主任则强调审计和法治要相辅相成,法治意义深远,不可忽视。

  孙宝厚会长、姜江华所长、崔振龙特派员、付子堂校长、蔡春主任和周维培院长共同为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揭牌、授牌,监察审计学院韩炜院长、郑国洪副院长代表中心受牌。

  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后,与会嘉宾围绕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建设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院长韩炜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副院长、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国洪教授汇报了研究中心成立的前期工作、审计与法治系列丛书的撰写工作、审计与法治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以及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2021年中心将完成审计与法治系列丛书12部著作的出版工作,出版审计教材1部,每月将举办“审计与法治大讲堂”2期,分别邀请学术界和实务界专家做专题讲座,鼓励中心学术团队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聘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等。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对审计与法治中心的成立和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会上,韩炜院长感谢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学会对研究中心的支持与关怀,同时表示,研究中心要将法商融合的特色落地,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是要真正干出成绩的“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姜江华所长强调,建设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们要共同建设好研究中心;崔振龙特派员提出,研究中心不是简单地把三方资源融合,而是要明确规划好建设目标、建设机制、运行机制和治理机制,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做出“新产品”,实现自我驱动;蔡春教授提出,高校的研究中心建设要以培养学生为基本,然后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制度的作用;杨肃昌教授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未来可以向合规审计、风险审计不断靠拢;刘启亮教授则强调,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最难的还是事业单位审计,可以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多加关注。

  下午,会议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讨会环节。主题报告环节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主题报告上半场由西南政法大学审计硕士教育中心主任谢柳芳教授主持,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姜江华所长、南京审计大学郑石桥教授、对外经贸大学陈汉文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姜江华所长以“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姜所长首先分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接着从政治、制度、机制、工作等层面阐述了深刻把握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要义,并指出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仍不健全,然后从制度机制方面提出关于保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建议,最后介绍了十九大以来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的研究成果,以核心课题带动重点课题、数据分级技术方法。

  南京审计大学郑石桥教授以“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个性和共性”为题做了主题报告。首先,郑教授论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该怎么理解“中国特色”,强调特色要与特点相区别。其次,郑教授阐述了在中国审计制度建构过程中可以借鉴优秀的国际惯例,但不能照搬。最后,郑教授提出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制度建设的基础,并以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内涵、大数据审计悖论等为例进行了论证。

  对外经贸大学陈汉文教授以“瑞幸事件与中美跨境审计监管问题”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陈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要对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做出专业的回应。紧接着,陈教授以瑞幸事件为例,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瑞幸咖啡造假的五大铁证、六大危险信号、六大商业模式缺陷,深入剖析了瑞幸咖啡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陈教授指出了当前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现状,提出未来应扩大中国证监会的执法权,走向中美审计等效监管。

  主题报告下半场由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副院长李传宪教授主持,中国审计学会孙宝厚会长、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启亮教授、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蔡春主任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中国审计学会孙宝厚会长所讲的题目是“关于新时代审计中国特色的多维度思考”。他分别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的时间维度、以中国为主兼谈国外的空间维度、以审计实践为主并与审计理论相结合的维度、以国家审计为主同时考虑多种审计主体的维度等多个维度,对新时代国家审计所具有的独特的领导体制、独特的工作机制和独立的审计类型等作了系统的阐述。

  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以“国家审计是什么:一个框架性思考”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杨教授从如何定义国家审计出发,探讨了不同视角下国家审计的属性。接着,杨教授从政治、权力制约和国家审计三者之间的联系,提出权力制约是思考国家审计本质的路径。最后,杨教授从进一步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提出以本级政府履职尽责情况为监督内容的审计改革发展设想。

  华中科技大学刘启亮教授在会上主讲的题目为“Negative Press Coverage, 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 Opinions in China”。刘教授分别从动机与研究的问题,中国的法律环境,假设的发展等方面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媒体负面报道次数越多,签发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媒体负面报道在高诉讼风险阶段,更容易得到非标审计意见;在高诉讼阶段,审计师只对媒体的首次报道在签发审计意见时,会更为谨慎,签发非标审计意见这三个结论。还总结了研究该问题的三个贡献。

  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蔡春教授以“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创新——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理论思考”为主题,分别从新冠病毒防控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看国家审计如何参与重大危机事件的治理、从审计与重大风险防控关系看国家审计如何促进公共危机事件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国家审计服务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建议等四方面做了报告。报告中对雷曼兄弟案例进行生动的讲解,见解独到,精彩纷呈。

  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西南政法大学监察审计学院迈入新的征程,座谈会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研讨会干货满满,激发了对中国特色审计制度的思考。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