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刑法学总论》示范公开课暨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研讨活动顺利举行

西政网讯 (记者 安鑫 通讯员 左春曼)为进一步完善《刑法学总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改革,推进《刑法学总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刑法学总论》教学效果,搭建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平台,2022年5月27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刑法教研室、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本科创新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示范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由青年教师骆多讲师主讲,校督导专家、刑法教研室及校刑法学本科创新教学团队的无课教师和其他学院部分教师到场观摩。法学院2021级120余名同学参与了公开课的现场学习。

示范公开课现场  (图片来源:  法学院)

到场观摩的督导专家和教师们  (图片来源:  法学院)

骆多老师以刑法学总论第十一讲“正当行为”为主题,以“昆山龙哥”案导入,对正当防卫的域外规定、来源根据、成立条件等问题结合“课程思政”进行了教学。

课件截图  (图片来源:  法学院)

骆多老师利用“学习通”软件,针对一些如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是否等于犯罪行为,是否对所有的不法侵害都能实施正当防卫等重点难点问题,即时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师生课堂互动交流  (图片来源:  法学院)

师生课堂互动交流  (图片来源:  法学院)

公开课结束后,所有刑法教研室听课教师到学院小会议室召开了观摩暨《刑法学总论》国家一流课程总结交流会。交流会由课程负责人、刑法学科负责人石经海教授主持。

课堂总结交流会现场  (图片来源:  法学院)

《刑法学总论》国家一流课程总结交流会主体内容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观摩交流。所有到场观摩的教师逐一发表了观摩感受、对骆多老师的评价和提升建议。总体而言,大家对骆多老师的示范课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骆多老师备课充分、表达清晰、教态自然亲切、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较好地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良好,虽然在节奏把控、案例选用、教学重点设计的能力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现有的教学表现已非常难能可贵,达到了教学示范效果。二是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参会教师就如何更好地与实践结合、总结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刑法学总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包括《刑法学总论》作为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如何在“示范”上下功夫,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院教学督导戴勇才老师、王敏老师出席了会议,并对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等提出重要建议。三是《刑法学总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交流。大家就行课中的改革感受与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一致认为,本改革课进行到现在是成功的,虽然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较以往多付出很多,但对于作为最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的《刑法学》而言,这个付出是必要和重要的。

大家纷纷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投入和参与把本课程建设好,并把改革的一些重要理念和部分做法推广应用到刑法学系列的其他课程中去。同时,大家也对如何改善行课中遇到的问题(如有争议知识点的统一认识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石经海教授作总结  (图片来源:  法学院)

石经海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刑法学总论》课程作为法科大学生培养的最为核心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改革不是为了改而改,而是要能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的提升。这个提升,至少需在课程教学效果和教风学风建设两个层面发力。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层面。本课程的改革与施行要把课程思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形成考核等的内在关系处理好、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所需要的理念贯彻好,从而使本课程教学能在立德树人的有效培养、核心知识的扎实构建、学教关系的创新矫正、考教关系的良性循环、教学互动的全程施行等方面得以突破性探索与有效推广应用。这是本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所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技术”所在。在人才培养的教风学风建设层面 。本课程改革模式在教与学的投入上,相较于传统的教与学而言,在时间、精力和管理上都是成倍增加。在此意义上,一方面本课程改革模式只适应于最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否则学生和老师都可能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兼顾;另一方面课程改革除了要实现前述教学目标外,还要推动人才培养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授课教师需要成倍时间精力备课、需要挖掘课程思政和新知识为教学内容、需要对课堂掌控(教学主导)有更多设计、需要另外进行课外答疑,学生需要课前自主学习(而不是预习)、需要课中全身心投入课堂互动交流、需要课后总结提炼出学习的收获(而不是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仍存在的疑惑,如此制度设计、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付出,都旨在推动教师的有效教学投入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投入成为“习惯”、成为“风气”,继而发挥本课程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的教风和学风建设上产生从0到1的“种子技术”效果。

《刑法学总论》作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与西南政法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效果和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公开课与教学研讨会,促进了刑法学本科创新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落实了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