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孙尚鸿作客我校“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大讲堂

1.png

线上讲座画面 (图源:刘馨)

西政网讯 (通讯员 刘馨)3月14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区域国别学院)、国际法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大讲堂、泰和泰涉外法治大讲堂如期在线举行。本次学术讲座邀请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孙尚鸿主讲“涉外法治建设中的重大法律问题及论文写作要点”。会议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区域国别学院院长)、教授张晓君担任主持人,副院长、教授宋云博代为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陈咏梅、徐鹏和副教授殷维参与讲座。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孙尚鸿从四方面阐释了涉外法治相关期刊论文写作的核心精要。在学术训练与学术素养提升方面,孙尚鸿强调,要以专业的眼光确立学术研究领域,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适当拓宽研究视域,关注学术前沿与实践发展,充分重视信息资料检索与阅读习惯的培养。接着,他详细阐释了四种法学论文论题类型,并指出研究成果发表方式需从学术论文拓宽至学术著作、课题项目、会议演讲及咨询建议等多种途径。此外,关于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撰写方法,他认为,论文选题过程中必须强化培养问题意识,法学学术论文选题应贯穿日常研习中,尤其注意从跨境投融资权益维护与争议解决、信息技术法律调整与跨境数据流动法律问题及跨境知识产权利用与限制等对外交往需求与时政热点领域把握论文选题。最后,孙尚鸿为大家讲解法学学术论文七项核心要素的表达方式,包括论文题目应具有概括统领、指引限定、标新立异、适应规范的特点;摘要应回归问题本身,彰显逻辑架构,能够突出核心问题并恪守学术规范等。

2.png

嘉宾合影画面 (来源:刘馨)

会上,陈咏梅同样强调增强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她认为问题意识的养成依赖于大量阅读。徐鹏与殷唯分别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经验感悟,就论文选题、谋篇布局、深度学习写作等话题与大家交流对话。同学们在线踊跃留言,就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有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场学术研讨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交流学术经验、启迪研究智慧的良好效果。

在总结环节,宋云博指出,本次讲座主题内容是应运而设、治学良方,孙尚鸿教授治学严谨、讲学投入的工作态度值得大家深入学习。他表示,学术论文写作要用好“四镜”:一是用好望远镜,着眼长远,谋划学术生涯;二是用好透视镜,审思本质,构建学术体系;三是用好显微镜,穷究其理,探索学术志趣;四是用好广角镜,博闻强识,检索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