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入家门怎么执行?《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出版指路

11.jpg

书籍封面(荆仁科   摄 )

西政网讯(记者 何明红)中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规律规范了什么?应该如何普及?家长育人化人职责应该如何规范?如何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职责机制协同?

近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力主编,现代家庭利益社会多元协同保障创新工作室搭建编写组撰写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出版,细致生动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该书内容生动活泼,是系统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实践重难点、权利义务责任落脚点而编写出版的普法读物。精选了81个热点问题,集中针对家庭教育全流程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安全、受教育权与发展权保障等关键环节,综合以案释法、以理服人、以名人家范为引等多种方法,选取了26则名人家教故事,以先贤智慧为范引导家庭教育文化与氛围的醇化优化;确定了40个实践问题导引,集中针对“家长学校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令如何申请与执行”“家庭教育惩戒与家庭暴力的界限”等实践难点,揭示未成年人教育“家-校-社”多元协同机制的构建方法。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对中国‘法不入家门’这一传统观念的重大扭转,是补白性的法律。《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是一本对相关法律进行生活化说明的书籍,我们不是在阐释法条,而是想以案说法,希望给家庭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张力说道。

“我们一开始就想写一本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说明性书籍,不能太厚,要便携,既能拿在手中,又能放在口袋。”张力表示,自己关注和研究家庭教育相关问题已有十余载,所在的重庆市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重庆市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前期已经较为广泛深入地介入了家庭维权过程。前期调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已开展多年,在此过程中,他搜集了大量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法律问题难点,这些经验为此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力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可以逐渐变成普法的资料和工具,各方能够据此展开工作。“包括家庭场景,学校场景,社会场景在内的教育场景应该有机协同运作。”他表示,“家庭教育要逐渐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多元协同完成的内容。”

个人简介:

22.jpg

张力,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外国家庭法与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央电视台12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专家,学习强国平台法治宣传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典宣讲团副团长。重庆市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现代家庭利益社会多元协同保障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重庆市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负责人,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家智库与讲师团成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