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人道法下受保护的物体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启动仪式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6月21-22日,由中国国际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关于国际人道法下受保护的物体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会议聚焦国际人道法视角下的受保护物体及其面临的新挑战,来自有关高校、政府部门、军队系统、智库和红十字运动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周江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燕教授在欢迎辞中从国家战略与时代危机双重视角切入,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作为红十字运动重要贡献者与发展者的论断,指出在难民潮、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危机与武装冲突传统危机交织的当下,国际人道法的规范价值愈发凸显。她特别强调,西南政法大学长期深耕国际人道法研究,正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培养兼具国际法专业素养与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人道法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持续贡献政法智慧。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教授以加沙地区人道危机为现实切入点,强调国际人道法正面临权威性与实施效力的双重挑战,呼吁各国以协同行动加固人道法的制度防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纪博瑞则以数据佐证人道法传播困境。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燕致辞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致辞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纪博瑞致辞

国际法学院院长周江主持

在开幕式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法律部主管马尔瓦•莎巴尔女士带来了“国际人道法下受保护的物体”的主旨演讲。她分析了六种受保护的物体,并强调面对城市化战争和技术演进对平民与关键基础设施带来的严重威胁,应坚定捍卫国际人道法关于受保护民用物体的规则,通过法律实施、教育推广与多方协作,切实维护战争中人类尊严的底线。

马尔瓦•莎巴尔主旨演讲发言

研讨会设置三个子议题,分别就“民用物体及其在国际人道法下的保护”“特定类别物体的特殊保护”“武装冲突中保护医疗服务”展开深入研讨。

民用物体及其在国际人道法下的保护

特定类别物体的特殊保护

武装冲突中保护医疗服务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纪博瑞在闭幕总结中以国际人道法的法律文本与现实鸿沟为切入点,肯定了研讨会在民用物体保护、外空规则适用、医疗伦理等议题上形成的学术共识。他强调此次论坛在人工智能武器、外空冲突等新领域推动人道法规则的适应性发展方面,以及对于中国高校国际人道法研究与教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深化了国内外对受保护物体法律规制的理论认知,也搭建起多部门、多高校协同合作的学术平台,有利于持续汇聚各方智慧,助力国际人道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守护人类尊严、回应现实挑战、迈向制度进步。中国高校国际人道法研究与教育联盟的成立,也将为推动人道法规则研究、教学体系优化及实践应用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