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新春慰问会在校举行

西政网讯  (记者  冯颖 文奕 雷怡欣 邓晨蒙)同心共圆西政梦,奋楫扬帆启征程。12月28日上午,在2024年新春来临之际,西南政法大学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新春慰问会在渝北校区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樊伟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总结2023年学校工作。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校内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离退休人员代表,师生代表,驻校服务单位代表,西政附中、附小、幼儿园负责人参加会议。此外,学校还首次邀请了60位西政校友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银行代表出席会议。大家齐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话发展。

会议现场   (荆仁科   摄)

砥砺奋进谱新篇

党委书记樊伟主持会议   (荆仁科   摄)

“一张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一张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会上,樊伟书记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体西政教职工,西政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驻校服务单位的教职员工致以诚挚敬意,向西政学子致以美好的祝愿,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春的问候。樊伟书记表示,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法治情怀、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大学,也是一所具有“售后服务”的大学。办学70多年来,一代代西政人负重着西政的负重,艰难着西政的艰难,幸福着西政的幸福,梦想着西政的梦想,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只要全体西政人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走正道、出奇招、争上游,只要全体西政人同舟共济、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共行,就一定能赢得西政更加伟大的荣光,就一定能创造西政更加伟大的辉煌。

樊伟书记强调,即将来临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西政人要因势而谋,把学校的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要应势而动,把学校的发展放到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推进。要乘势而上,把学校的发展放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中去落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传承“穷学术之浩瀚,育时代之英才”的优良传统,坚守“藕断丝连不变心,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深情厚意,求出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全力答好“民族复兴,西政何为”、“强国建设,西政何位”的必答题,交出西政人的高分报表和优秀答卷。

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总结2023年学校工作   (荆仁科   摄)

“让我们为西政的未来共同祝福!”林维校长在总结今年工作时指出,2023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高站位推动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见行见效、高质效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创优、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有力有效、高水平打造学科体系精益求精、高水准培育学术成果出新出彩、高聚焦提升人才工作有力有度、高聚能服务国家战略可圈可点、高品质提升国际话语权做优做强、高效能驱动办学治校提质提效,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实现了新突破、开创了新局面。

林维校长强调,全校上下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的新部署,深化落实市委对教育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建设教育强国和现代化新重庆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紧紧抓住新机遇时刻不松劲,牢牢把握新目标丝毫不动摇,稳稳推进担当落实点滴不懈怠,把西南政法大学的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去推进,不断彰显学科发展优势特色,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改善办学治校环境条件,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西南政法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革通报学校近年校友工作以及明年工作重点    (荆仁科   摄)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平安喜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西政与你同在!”刘革副校长在通报学校近年校友工作以及明年工作重点时指出,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校友会、校内各部门、各学院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我校校友工作以服务校友为抓手,以协同育人为重点,以推动学校发展为目标,全面打造校友与母校命运共同体平台,全力推进建设校友协同育人平台,涵养生机勃勃的捐赠文化,锻造助力西政发展的捐赠平台,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学校-校友-社会发展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政辨识度的全国校友工作领先格局。新时代新征程,校友工作将以全国一流校友工作为目标,继续传承和衷共济的西政友爱,凝聚自强不息的西政伟力,举旗帜、聚人心,在不断攀高中寻找更多的有效抓手,在不断探索中构建校友与母校发展共赢的全新平台,在奋力拼搏中谱写学校工作和校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同心蓄力启征程

新春慰问会现场  (荆仁科  摄)

师生携手向未来,同心共研谋发展。会上,老同志代表、校关工委顾问、学校原纪委书记朱锐,教师代表、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郑志峰,职能部门代表、教务处处长王怀勇,民主党派代表、民革市委监委会委员、民革渝北区副主委、行政法学院教授雷勇,学生代表、经济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何敏依次交流发言,畅谈心声,共话未来。

老同志代表、校关工委顾问、学校原纪委书记朱锐发言  (荆仁科  摄)

“大家新年好!我代表学校800余位离退休老同事向学校对老同志的关心关爱表示感谢。祝福全体西政教职工、学生、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代表新年快乐,身心健康。”朱锐表示,学校关心关爱老同志,老同志们也时时牵挂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让人倍感振奋,老同志们为学校发展取得的进步感到骄傲自豪。老同志们将持续关注着学校的发展,竭力为学校发展发挥余热,祝福学校奋力前行,在各项工作中实现新的突破。

教师代表、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郑志峰发言  (荆仁科  摄)

“西政是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工作我感到悠然自得。”教师代表、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郑志峰对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离退休老前辈以及校友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爱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从当年青涩的西政学子,成长为一名西政老师,“西政”二字早已经融入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正是在学校、学院、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关心下,自己才能潜心教书、做学问,一步一步累积一点小成绩。作为西政教师、西政人,深知肩负的使命依然重大、艰巨,一定尽自己所能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职能部门代表、教务处处长王怀勇发言  (荆仁科  摄)

“2023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顺利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数量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专业课程建设可圈可点……”职能部门代表、教务处处长王怀勇简要介绍了过去一年学校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当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推进的瓶颈突破期和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加快实现期,教务处将与学校同题共答、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西政本科教育何为”的问题,做出西政特色、西政亮点、西政品牌,向学校交出高分报表和合格答卷。

民主党派代表、民革市委监委会委员、民革渝北区副主委、行政法学院教授雷勇发言  (荆仁科  摄)

“希望属于西政!光荣属于所有的西政人。”民主党派代表、民革市委监委会委员、民革渝北区副主委,行政法学院雷勇教授代表学校七个民主党派成员和所有无党派及知联会人士等两百余名成员,向学校党委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雷勇教授简要汇报了学校各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工作的履职情况,表示近年来,学校在全市高校参政议政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展望新的一年,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既有做好“试题”的真本事,又有“出题”的真本领,矢志不渝地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学生代表、经济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何敏发言  (荆仁科  摄)

“请老师们放心!我们将在奋斗拼搏中展现西政学子风采,在笃行不怠中绽放青春靓丽光芒。”学生代表、经济法学院2021级社会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何敏在会上向与会人员汇报了过去一年的成长与收获。她表示,在西政学习生活的几年里,她在点滴变化中感受到了西政的温情,在细照笃行中恪守着西政的品格,在承梦前行中践行着西政的精神,她将接续传承,紧握手中的接力棒,努力跑出新一代西政学子的最好成绩。

“双向奔赴”谱荣光

“校友文化是肝胆相照的桃花潭水,是血浓于水的固执守候,是40万西政校友与母校最长情的情感纠缠……”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校友工作宣传片《西政情 校友力》,共同回顾了学校校友工作取得的成绩,展望了学校校友工作的未来发展。

签约仪式  (荆仁科  摄)

大会举行了总金额为1424.88万元的“海丝涉外法治及法务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坤源衡泰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梁慧星奖励基金”“‘天伦杯’辩论赛”“西政友爱基金”5个捐赠项目的签约仪式。

捐赠方代表、海丝校友会陈克峰校友,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主任何洪涛校友,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刚校友,“梁慧星奖励基金”委托签约人许明月教授,陈太贵先生和郑友萍女士委托签约人、贵州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昌浩校友上台签约。西南政法大学基金会理事长谭启平教授上台签约。全体与会校领导和党委常委上台见证签约仪式。

校友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永续力量。“西政情、校友力”在西政历史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为校友颁发“西南政法大学捐赠纪念章” (荆仁科  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校友协同育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为近五年来在捐赠方面做出贡献的20多位校友颁发了“西南政法大学捐赠纪念章”。为2023年度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会颁发了“最具活力奖”“年度创新奖”“校友服务奖”“就业贡献奖”“招生宣传奖”等年度校友工作专项奖,致敬万千优秀的西政人。

最具活力奖 (荆仁科  摄)

年度创新奖 (荆仁科  摄)

校友服务奖 (荆仁科  摄)

就业贡献奖 (荆仁科  摄)

招生宣传奖 (荆仁科  摄)

为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政,西政附中郑睿校长,西政附小秦吉海副校长赠送感谢信   (荆仁科  摄)

同时,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为感谢中国农业银行、西政附中、西政附小长期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单位,学校特地为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政、西政附中郑睿校长、西政附小秦吉海副校长赠送感谢信,致敬他们的大力支持,让西政在前行的路上有了更多的底气与力量。

广东校友会会长、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波发言 (荆仁科  摄)

“回家过年的感觉真好!”79级校友,广东校友会会长、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波向学校和兄弟校友会长期以来对广东校友会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以有高度、有角度、有温度的“三度”和领导力、凝聚力、创造力、持久力的“四力”为关键词简要汇报了广州校友会的工作情况,表示广东校友会2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校友工作是一份既高尚又温暖的事业,校友会的定位不仅是一个联络情感的组织,还应该为母校、校友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西政雄起”是所有校友发自内心的真切期盼,希望大家和衷共济,共同助力母校的“双一流”发展。

研究生98级校友,司法部驻深圳办事处原主任董石发言  (荆仁科  摄)

“人生最美的风景是在辅助别人的时候……”研究生98级校友,司法部驻深圳办事处原主任董石自2002年至今每月为学校默默捐款1200元,至今已持续二十余年,总额超过3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动员社会资源,为学校引来了上千万元的捐赠。会上,董石校友回忆了当年在西政求学的经历,表示西政校园陶冶了他的品质品格,是他一生宝贵的财富。从事校友工作是他回馈母校的方式,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新年新气象,深圳校友会将再接再厉,争取跻身全国校友会的头阵中,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90级校友,厦门市海丝法务办法务事业组组长陈克峰发言  (荆仁科  摄)

90级校友,厦门市海丝法务办法务事业组组长陈克峰表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西政人心中,正在筹备中的厦门海丝校友会将竭尽全力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希望各兄弟校友会携手奋进,共同谱写西政荣光。相信在龙年到来之际,经过多年韬光养晦的西政,必将厚积薄发,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祝愿“西政之龙”早日腾飞,祝愿与会师生龙年大吉。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胜意、龙马精神!”大会接近尾声,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向全体与会人员慰问新春!

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向全体与会人员慰问新春  (荆仁科  摄)

当熟悉的《西政之歌》旋律响起,与会人员齐唱校歌,新春慰问会在高昂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此次捐赠签约仪式的捐赠金额将全部进入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浩大的校友协同育人工程中,各地校友会是最勤勉的力量。近五年来仅西南政法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赠协议总金额已超过一亿元,各地校友会不仅为学校奉献了可贵的物质资源,还贡献了育人的榜样力量。

合影(荆仁科  摄)

本次捐赠项目:

1.“海丝涉外法治及法务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捐赠方:西南政法大学海丝校友会(筹)

捐赠金额:920万元

2.“坤源衡泰人才培养支持项目”

捐赠方: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

捐赠金额:220万元

3.“梁慧星奖励基金”

捐赠方:66级校友、梁慧星教授

捐赠金额:一次性捐赠100万元

4.“天伦杯”辩论赛

捐赠方: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

捐赠金额:100万元

5.“西政友爱基金”

捐赠方:陈太贵先生、郑友萍女士(陈熠校友父母)

捐赠金额:一次性捐赠84.88万元


2023年度校友工作专项奖

一、最具活力奖

广东校友会、深圳校友会、福建校友会、海南校友会、东莞校友会

二、年度创新奖

湖南校友会、北京校友会、四川校友会、云南校友会、厦门校友会、江门校友会

三、校友服务奖

贵州校友会、湖北校友会、广西校友会、天津校友会、山东校友会、安徽校友会、河北校友会、西藏校友会、南京校友会、青岛校友会

四、就业贡献奖

重庆校友会、河南校友会、上海校友会、辽宁校友会、新疆校友会、宁夏校友会、山西校友会、珠海校友会、苏州校友会

五、招生宣传奖

江西校友会、浙江校友会、黑龙江校友会、吉林校友会、内蒙古校友会、湛江校友会、惠州校友会


又讯,“奔跑吧!西政人!”12月26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迎新年环校跑”在渝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鸣枪开跑。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与近千名学生一起在美丽的校园挥洒青春。

西南政法大学迎新年环校跑   (荆仁科   摄)

据悉,此次活动由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