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亮相第62届高博会,来沉浸式体验展会现场!

西政网讯   (记者  魏渝健 栗可馨 陶雨欣 余诗谣 倪晗 丁展颜 罗贵午)11月15日,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重庆盛大开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图源:校新闻中心)

在第62·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交接仪式的颁奖环节,西南政法大学等15所院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与博览会组织活动的同学们获得了社会实践证书。

第62·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交接仪式颁奖环节现场(图源:校新闻中心)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论坛

11月15日,作为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分论坛之一,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图源:校新闻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图源:校新闻中心)

郝清杰副秘书长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新文科作为“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传统文科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文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位共同努力,持续探索。希望大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新文科建设的新局面,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图源:校新闻中心)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在致辞中代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近年来重庆市新文科建设发展情况。她指出,新文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使命下,对文科创新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这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品格。期盼海内外更多的学者专家、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文科创新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新时代文科教育现代化守正创新、继往开来。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图源:校新闻中心)

林维校长在致辞中代表本届论坛主办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在新文科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探索。他指出,西南政法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政法院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在坚持稳固“办学时间最早、招生规模最大、培养法治人才最多”的“三个最”的基本盘上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切实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转化协同培养成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为新文科建设贡献更多西政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燕主持论坛(图源:校新闻中心)

会议期间,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汪明义、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孙芙蓉 、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申树欣等围绕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图源:校新闻中心)

黄有方以《国际著名高校交叉学科实践对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以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和学科之间如何打通壁垒为例,从正确处理好学科的深度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关系、数字技术加快交叉学科的发展、创新课程教学培养交叉人才的主渠道、创新多元化协同培养模式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文科未来的新使命和新征程。

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汪明义(图源:校新闻中心)

汪明义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的大学新文科通识教育研究》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职责和使命,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大学的贡献,大学应当肩负起使命和担当,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职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图源:校新闻中心)

段勇以《上海大学新文科发展理念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依托上海大学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大学的特征,通过学校考古文物保护的实践,介绍了上海大学在“十四五”期间“五五战略”引领建设的成果,分享了学校在研究实物与新文科发展规划、构建文科体系与学科交叉平台建设、探索新文科高质量发展机制等方面的鲜明做法。

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孙芙蓉(图源:校新闻中心)

温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孙芙蓉以《“双知识体系—双AI助手—双通道混合”的数字教材与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新文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她围绕数字教材与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享,展示了AI助力试点课程及数字教材的案例和技术,详细剖析“怎么教——AI+课程+教材——怎么学”的过程。

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申树欣(图源:校新闻中心)

申树欣以《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态势与重点任务》为题作主题报告。她回顾了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各个高校在实践创新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梳理了新文科建设到了2.0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并着重阐释了未来新文科建设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教育数字化建设、机制创新和条件保障等五大重点任务。

高博会现场(图源:校新闻中心)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新文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高校持续探索和完善,携手推动文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新局面。

11月15日-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大学、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六十二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高博会主题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囊括展览展示、成渝专区、高校/科创专区、人才专区,以及院士名师重庆行、企业成果和技术交流特色活动等展览内容。西南政法大学应邀参会,在学习交流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教务处牵头组织了本次学校参展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展区现场荆仁科  摄

林维校长来到展台与同学们交流(荆仁科 摄)

此次西南政法大学展区位于N2展馆成渝专区F02处,分为图文展区、体验展区、实物展区、服务展区四部分。现场展出了西政人才培养体系与学科建设成果,提供VR模拟勘训平台、一带一路法律查明平台供参展观众交互体验,陈列《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法律译丛》等多本法律著作,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服务。

学术西政,闪耀高博

搭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展台的图文展区以时间为轴,详细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自2013年始,我校以涉外法治实验班为基点,在多个法律领域开设实验班、双学士学位、拔尖班等特色人才培养班,形成了全面、完善、具有西政特色的法治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将传统的法学教育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备过硬专业素养、跨学科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优秀法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西政在法律教育领域的声誉,同时为国家法治现代化事业贡献了独特力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产出一流学术精品

部分展出书籍(荆仁科  摄)

《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之路》、《“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法律译丛》、《自动驾驶汽车的私法挑战与应对研究》……展区内多本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法律著作陈列。

西政始终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法学、哲学、国家安全学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产出一大批具有影响性的学术著作,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VR模拟勘训平台

“亲临”案发现场 绿色创新两不误

VR模拟勘训现场(荆仁科 摄)

为解决传统模拟勘训成本高、占用资源多的痛点,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市公安局、三原色数码共同研发了VR模拟勘训平台,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重构案发现场及痕迹物证,所有勘训场景均源于真实案件现场。

戴上VR眼镜,通过移动、操作手柄查看虚拟案发现场,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勘查、取证的全过程。以虚拟平台替代实体产品,节省了模拟训练的成本,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学科建设中的实际落实。这项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鉴证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为鉴证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刑侦学科的建设添砖加瓦,实现了绿色创新两不误。

一带一路法律查明平台 

推动涉外法律服务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本次展会还展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法律查明服务中心数据库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该平台是为更好开展对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的法律政策研究,推动涉外法律服务规范化、专业化。

整个平台可以看作是“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数据库,集数据采集、加工、翻译、检索,法律查明为一体。当前已建成的第一期包含了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东盟十国的法律数据,内涵法律法规、司法判例、国际条约、权威法学期刊等内容。平台不仅对各类法律数据的英文版本有所收集,小语种版本也有所涵盖,切实为我国涉外法律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辅助。

志愿者合影(图源:校新闻中心)

高博会期间,学校党委统战部受邀参加了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论坛”,同与会高校党委统战部开展了现场交流。学校团委派出191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会议论坛现场服务、观众登录、开幕式及省团巡馆指引以及前期筹备的展商报到、城市及高校专区报到、咨询台服务等17个岗位的志愿服务,彰显了西政学子的良好风貌。高博会期间学校还设置了法律服务展区,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研究生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10名志愿者还为前来观展的观众提供普法咨询志愿服务。同时,校史解说志愿服务队也派出26人次参与学校展台服务工作,主要负责解答来宾疑问、指引参观展台、维护现场秩序,并发放学校宣传册、招生折页、文创小礼品等,帮助观众深入了解学校展台。来自校记者团的30名小记者也通过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高博会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

高博会现场人流如潮,众多高校教师、学子前来西政展位学习交流。

高博会现场(荆仁科 摄)

每一件学术成果展示,每一句现场展区讲解,每一次法律咨询服务都体现出西政对此次高博会的用心准备,来看看在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高博会作为一个行业展会,涵盖了很多企业高博会作为一个行业展会,涵盖了很多企业的资讯。在这里,我可以学习和借鉴高校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参观完西政的展位后,我感受到西政学术的专业性很突出,尤其是法学专业让我印象深刻。设计的周边都很精致,学校特色和中国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此外,负责讲解的同学对待参观的观众也很热情,他们洋溢的笑容让我感觉到西政学子真的是以校为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同学们详细地介绍,我深刻了解到了西政的奋斗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展观众 黄晓娇

高博会为企业和高校交流教育资源、人才和学校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在今天的展览中,我看到了很多AI赋能的新型产品和非遗传承技术。西政在展览现场提供多样的法律书籍,书中通过彩绘插画的方式把相关的法律知识生动地传达给读者,让各个阶层的人群都可以了解法律。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普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西政独特的的普法方式把抽象的法律变得更加具体化,让法律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近了。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郭华友

高博会现场(荆仁科  摄)

我是学校研究生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成员,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自己不仅要学法,还要懂得用法,将法律用到实处。我们为此次活动准备了民法、婚烟法等各个方面的宣传手册,全方位地向大家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大家对西政的学科建设以及核心技术很感兴趣,很多人都来了解现场的VR模拟勘训平台和法律数据库。我也会承担起社会责任,用专业和热情来对待此次实践活动!

——经济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庞双凤

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高博会”,也看过相关的新闻报道,但是从来没有机会去切身感受,所以非常兴奋今天能够前来参观。在参与“营火新话局”旁听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对于领域内变革的思考——“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与教育迈向人机协作的共生学习时代”等话题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接着我参观了西政的展馆,听着讲解员细心的介绍,我对学校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更加感受到西政浓厚的学科底蕴,感叹我校优秀专家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西政不仅仅只是法学,其他学科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优势。看着一本本西政优秀的教授与专家们编纂的著作,聆听着西政人的光辉事迹,我深切地为我是一名西政人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行政法学院 2024级本科生 陈雨妍

高博会现场(荆仁科  摄)

很荣幸能够作为校史馆讲解部的一员来到高博会现场。我们的工作是向前来参观的观众讲解和介绍西政特色学科建设的相关内容,帮助学校进行招生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到西政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工作。在高博会正式开幕之前,学校不仅为我们购置了统一的服装,还针对讲解内容为我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以确保高博会期间西政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此次高博会的高度重视。在今天的工作中,我体会到西政的知名度比较高,不少参会观众会前来查看我们学校的招生指南。在介绍学校的学科建设成就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西政在学术领域成果斐然,感受到很强的荣誉感。

——刑事侦查学院2024级本科生 贾涵齐

在此次高博会中,我主要负责实验医学展馆的现场会议服务。为了做好此次志愿服务工作,我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提前熟悉好了活动流程、活动展馆发布等内容,对本次高博会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学习。高等教育博览会是一个规模很高的大型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会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老师,因此对志愿者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能感到我的沟通能力有所提升,社会实践经验也更加丰富。我也有在现场看到西政的学科建设成果展示,西政展位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不同学科的数据成果,又有可以交互的平台,感受到了学校学术成果的多样性,作为西政学子,希望可以为学校未来的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微小的力量。

——商学院2023级本科生 王纪雪

高博会现场(荆仁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