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父老乡亲,西南政法大学驻村第一书记们来信啦!

西政网讯 (记者 杨倩)2021年4月,西南政法大学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要求,启动了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的遴选工作。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经党委研究决定,推荐选派体育部副主任杨靖,刑事侦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启登,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科科长杨永,经济学院副教授唐潜宁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4人于2021年5月起开展不少于两年的驻村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接力”开启新篇,做好脱贫摘帽后“第一棒”交接,巩固脱贫成果,开创新局,用汗水和努力书写新时代的答卷,担当起西政人的使命。

离别之际,四位驻村第一书记们怀着深深的牵挂和不舍,给村民们留下了一封“离别信”,向自己奋斗过的热土和心手相牵的村民们,真挚地告别。


杨靖 绍庆街道天台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

亲爱的各位父老乡亲:

两年来一同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我们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淳朴情谊,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土特产、做好了锦旗和横幅都等着我的告别欢送会。为了不惊动、不打扰,请原谅我拒绝搞欢送会选择静静离开“不辞而别”。

回想起为了实现广大村民产业分红的梦想,我们努力盘活了1200亩油茶产业;为了助农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在村发展黄茶产业200亩、种植凤头生姜100亩,让大家实现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为了培育产业带头人,我们订单式发展种植糯玉米240亩、鲈鱼养殖6亩、鹰嘴桃种植200亩,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了发展惠民产业,通过“村村联合”,工作队购买种子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辣椒400余亩,实现广大村民稳定增收160余万元。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依托派出单位资源优势,我们成立了“天台讲坛”,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农业知识、法律教育、医疗健康等邀请重庆知名专家到村开展了12场专题讲座,做到志智双扶,助力建设发展,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看着我们村越来越好,你们信心满满和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我倍感欣慰。

为挽救走访中发现的多名辍学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帮扶特殊困难家庭,通过整合派出单位和社会企业资源筹集了20万帮扶救助基金;联合西南医院、心理机构等单位成立天台村心理健康中心;募集10余万资金建设塑胶运动场地打造健身文化广场;开展近40场教育培训受益村民3000余人次......对你们我仍觉得帮扶不够、放心不下。

两年中,你们遇到生活困难、矛盾纠纷、看病投医、旱灾洪涝、路塌房斜等问题都不会落下我,除了协调完成三段道路硬化及新申报两段道路硬化外,两年来大大小小解决问题269个,这些都是你们对西南政法大学派驻帮扶干部的信任,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并祝福天台村越来越好,稳步迈向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路!

(完)

李启登 高谷镇共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各位父老乡亲:

初夏时节,伴随着接替人员的到位,我来村里为大家服务的两年工作期限已满,就要回到学校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回想两年驻村路,有艰辛、有曲折,但更多的是留恋与感激。

这两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过渡节点,我们经历了2021年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第三方现场检查,2022年重庆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第三方现场检查;我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完成7条乡村道路的建设,完成主路路灯电源、光源更换;我们抓产业发展,将发展种养殖业,将土猪、土鸡、肉牛、经果林作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我们邀请各级专家为村里的种养殖业把脉,让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我们千方百计为村民销售柚子、枇杷、桃子、土猪等农产品;我们通过承接和提供劳务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我们组织开展中式烹饪师培训、护理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大家就业能力;我们连续两年举办高考志愿填报讲座,为高考学子答疑释惑。

这两年疫情、旱情、火情叠加。我们守卡口、搞摸排、上门做核酸;我们找水源、建水池、送饮水上门;我们灭火源、巡遍山、确保森林安全。

驻村这两年多,我和镇上的干部、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尽管为村上干了点工作,但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工作还有差距,比如村上的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村集体经济收入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等。

在村工作期间,西南政法大学、彭水县、高谷镇及相关帮扶单位,还有我的家人和朋友,给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要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感恩于学校让我成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参与者,感恩于共和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信任。今后我会一直始终关注共和村的发展变化,我相信共和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完)

杨永 善感乡罗兴村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室审查调查科科长

罗兴村的父老乡亲:

初夏,罗兴村的山上风景独好,我却告别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工作结束了。2021年5月7日,42岁的我满怀激情,踏上了去往渝东南山区的驻村帮扶之路,从此与善感乡和罗兴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想这两年在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艰辛和曲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激。

两年多以来,我和队员与乡村干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结下了深厚情谊,那一幕幕时常浮现眼前。我们走遍了8个村民小组的每一户人家,爬遍了村里每一座山头,一起开展乡村振兴“三大行动”,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高温抗旱两大战役。我们聚焦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种植1000亩白茶、500亩南瓜、200亩百合、200亩高山蔬菜,成功试点育苗中药材百部、白芷和20多个鲜食玉米品种,建成1个中蜂养殖示范点,新建村水厂、污水管网及14公里村组道路、246座卫生厕所,“单改双”拓宽4.5公里村道。你们支持我成立村“法治护航及困难帮扶工作室”,开展法治帮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筹资近20万元,对接专家30余人次,解决民生问题20余项。

驻村两年多,有些工作还有缺陷和遗憾,应该做得更多更好。但父老乡亲、乡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却给予很多鼓励和表扬,让我得到很多赞誉,被评为乡驻村工作、抗旱工作等先进个人,被新华社、重庆法治报、彭水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永不忘乡村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这份深厚情谊永留心间。善感乡和罗兴村永远是我的家,我始终和你们心心相印,愿大家凝心聚力,把握机遇,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断实现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

(完)

唐潜宁 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亲爱的各位父老乡亲: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两年的时间,我们共同盘活了枇杷采摘基地,共同延展了花椒产业链,共同建成了阿依田园综合体、草莓新品种示范基地、大坝蔬菜基地,还共同如火如荼的改造着胡家湾民俗村寨,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信心满满奋进乡村振兴,而我即将离开……

回顾驻村帮扶的过往,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如烟往昔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忘不了为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一遍又一遍入户走访,月光洒在漆黑的乡村路上泛着的白光;忘不了干旱缺水农作物濒死时,我们一起钻笼笼、找水源、铺管道、修水池的苦中乐;忘不了疫情防控时,那日日夜夜的坚守;忘不了每一场西政教授博士进社区活动中,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庞;忘不了助农纾困后,老百姓紧紧握住我的手;忘不了那一声声“唐书记,到我家煮饭吃!”……

两年的历练,恩赐着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一场不悔的相识,一次严格的自我锤炼。两年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让我们彼此信任,你们包容着我的固执与刻板,我理解着你们因滋培浅而发展受限,相互携手同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时间悄悄地把社区看得见的变化留在了阿依河,把看不见的变化烙在了彼此心灵深处!

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难说再见,却终要再见!感谢彭水的朋友们鼎力相助,感谢阿依河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衷心祝愿,阿依河在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接续的驻村第一书记和社区两委共同努力下,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经济生态更加活力迸发,自然生态更加山清水秀,社会生态更加和谐幸福。

(完)

接续奋斗开新局,乡村振兴绘新篇。西政人交出了新时代答卷,以奋斗、开拓、奉献的姿态,扎根在田间地头。

离别的日子已到,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向驻村第一书记们致敬!

接力出发

16.jpg

学校2023年派驻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驻村第一书记行前动员会 (荆仁科 摄)

据了解,今年3月,学校根据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乡村振兴局相关安排,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压茬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每年5月对驻村满2年的第一书记进行集中轮换,并启动了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的遴选工作。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经党委研究决定,推荐选派李志、苏涛、陈司谨、张小波4位同志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驻村第一书记。4人已于今年5月起开展不少于两年的驻村工作。

此前的2021年5月,学校选派了杨靖、李启登、杨永、唐潜宁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3月,选派了徐峰、陶春辉、陈青山、杜兴盛4位干部赴梁平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8位同志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