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专家建议:在阅读中汲取力量

image.png

生动的法治叙事、专业的涉外法治知识、广泛的全民阅读实践,如何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相互赋能。7月27日上午,“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涉外法治与全民阅读专家与谈活动”在重庆书博会现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法律出版社法律翻译与出版研发中心策划,邀请西南政法大学相关专家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治文化传播及涉外法治与全民阅读的有机融合展开对话。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的曹志建副教授系统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律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学院坚持“外语+法律”复合型发展路径,构建了涵盖法律翻译、法律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并与法律出版社联合推出系列丛书。其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大清律例>英译比较研究》等专著为涉外法治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撑。外语学院还深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英文版的翻译和出版,其第1—3辑作为中国司法智慧的国际化载体,入选2023年度中国出版协会评选的“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全球访问量超3万次,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重要窗口。

曹志建强调,全民阅读是涉外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法律出版社推出的专业书籍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学习涉外法治的优质资源,更通过法律文化普及营造了全社会尊法学法的氛围。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出版机构的合作,推动法律翻译成果转化,助力中国法治故事的国际传播。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梅傲教授从校园、行业、社会三个维度阐释全民阅读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深远意义。他表示,校园阅读是知识体系的基石,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引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贸易和投资风险防控法律实务丛书》等实践教材,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国际视野;行业阅读通过持续更新专业书籍,为从业者提供了解、学习业务领域发展前沿动态的提供优质阅读资源,助力从业者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法律实务;社会阅读则通过不断丰富各类普法读物与强化新媒体传播来提升公众对涉外法治的认知,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支持。

法律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出版社立足涉外法治图书规划,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涉外法治成果和“走出去”的国际品牌图书,一方面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转化为可读文本,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全民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为涉外法治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未来,法律出版社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推进中国法治故事的国际传播,为全民阅读事业贡献法治书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