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学科团队参与编撰的《绿典之路: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完成全部出版工作

  西政网讯  (记者  冯颖)近日,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环境法典编纂视野下的环境法效能研究》《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关系与结构》两本著作,标志着全国近百名环境法学者参与研究的《绿典之路: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完成了全部出版工作。

  为深入推进环境法典编纂研究,2018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启动了“绿典之路丛书”的编写出版工作,该系列丛书包括“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和“各国环境法典译丛”两大系列,分别由华东政法大学焦艳鹏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竺效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我校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参与编撰。

“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    (图片来源: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我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成员主要参与“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的撰写工作,该系列丛书由《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问题》《环境法体系化研究》《域外环境法典编纂的实践与启示》《环境法典编纂视野下的环境法效能研究》《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关系与结构》五部组成。我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负责人徐以祥教授,具体承担《环境法体系化研究》一书第四编“环境法律规范类型化研究”的撰写工作;团队成员杜健勋教授,具体承担《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关系与结构》一书第一编“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宪法规范指引”的撰写工作;团队成员周骁然博士具体承担《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书第二章“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论”的撰写工作;团队成员何江博士具体承担《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书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环境法典对法律复杂化问题的消解”、第五章第二节“中国环境法典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以及第六章第三节“环境法典总则构建的基本路径”的撰写工作。

“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    (图片来源: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据悉,自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围绕环境法典编纂组织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我校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全面参与了各项研究工作。不仅参与撰写“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系列丛书,还积极承担“环境法典编纂国外立法例研究”项目、助力《环境法典(草案专家建议稿)》起草、深入环境法典编纂基本理论研究等工作。

  

  附件: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团队各类科研成果清单

  (一)课题类

  1.杜健勋教授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宪法规范下环境法律体系化研究(21XFX002)”;

  2.周骁然博士主持,司法部201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环境法法典化视野下环境法基本制度体系化研究(18SFB3054)”;

  3.杜健勋教授主持,2018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环境宪法续造与环境法典规范结构研究”(2018PY94);

  4.徐以祥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典研究(2018-2020)”招标项目“环境法律规范类型化研究”;

  5.杜健勋教授主持,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环境法典研究(2018-2020)”招标项目“环境宪法续造与环境法典规范结构研究”;

  6.杜健勋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校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阐释专项课题“基于环境宪法解释的环境法律续造研究”(2020XZYB-02);

  7.何江博士主持,2021年度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环境法典》与党政联合规范性文件衔接机制研究”。

  (二)期刊论文

  1.徐以祥:《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载《现代法学》2019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2.杜健勋:《国家任务变迁与环境宪法续造》,载《清华法学》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何江:《为什么环境法需要法典化——基于法律复杂化理论的证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徐以祥:《我国环境法律规范的类型化分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

  5.周骁然:《体系化与科学化:环境法法典化目的的二元塑造》,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21年第2期全文转载;

  6.周骁然:《论环境法典总则编基本制度的构建理路》,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