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政!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成果和优质资源!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月光下产出的学术专著!《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出版!在西政静谧的晚上,有一个在月光下的学术课堂,已经坚持开设了二十多个年头。这堂《法理学前沿研究》课程是西政师生们夜学不辍、探寻法理、开启智慧的“思想之道”。让我们走进这门课程的优秀成果,看西政法学理论学科的“智慧结晶”。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

近日,西南政法大学付子堂教授主编的《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分上中下三卷、42章。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2024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本书是西政人投身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最新成果,是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的体系性作品,也是学校首部同时入选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学术著作。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

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背景下,本书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5年(1949—2024年)的法理学研究历程进行“史记式”专题回顾、系统梳理、总结评析,力图全景式呈现几代中国法理学人生生不息的知识积累和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是一项“知识考古式”的学术成果。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

在“教学式科研+科研式教学”的理念引领下,本书通过细致分析微观标识性概念从初步的提出到内涵的丰富,全面梳理中观原创性理论从多元的争鸣到共识的形成,力求展现宏观的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构建历程,是一项“有组织科研”的学术成果。

在推进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本书通过近百万字规模的法理学知识生产,以新中国不断成长与发展的法理学知识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提炼中国法理学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学术命题和一般理论,是一项“对研究的研究”的学术成果。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为本书作序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李林为本书作序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和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两位著名法学家为本书作序。张文显教授评价:“这部三卷本的大部头著作是中国法理学的又一项精品力作,是付子堂教授及其团队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奉献的重要成果和优质资源。”李林教授认为:“法理学要实现时代使命,归根结底还在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法理学,加快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付子堂教授主编的《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一书,是有组织科研的重大成果。”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编委会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李林会长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卓泽渊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陈金钊教授联袂担任本书编委会学术顾问;西南政法大学周尚君教授、董彦斌研究员、周祖成教授、胡兴建教授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柏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侯猛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常安教授、湖南大学蒋海松教授等一批在我国法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和后起之秀担任本书编委会成员;董彦斌研究员担任本书副主编。

付子堂教授在“深夜课堂”为同学们授课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科自2004年起招收博士生。20多年来,在歌乐山下、渝北校区“爬山虎小道”旁、宝圣湖畔,三校区接力,师生团结奋斗,每周日、周一晚持之以恒,躬耕“深夜课堂”。2004—2018年“法理学经典研究”课程“14年磨一剑”,凝聚为两卷本《法治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研读实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年5月版);此次推出的三卷本《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回理、评析与构建》,是“法理学前沿研究”课程“7年磨一剑”长期学术沉淀的又一结晶。

2004—2018年“法理学经典研究”课程凝聚为《法治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研读实录》

据悉,西南政法大学自编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法理学》教材,由卢云教授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92年出版,共有19章。这本教材不仅是西政首部自编教材,更是全国第一本以“法理学”命名的开山之作。当1992年《法理学》墨香第一次从西南政法大学弥散开来时,中国法学教育的星图便开始悄然转向。卢云教授与前辈学者们,以笔为凿,在法典的岩壁上镌刻下一簇不灭的星群。从此,“法理学”三个字被全国其他高校普遍采用为教材和课程名称。

西政自编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法理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