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满满!西政有朋跨山海而来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法律学术交流、练武术、写书法……这两天,西政校园里闪现出许多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生,他们跨越山海,在西政开启沉浸式交流学习。近日,新时代中美比较法短期研修项目正式开启,美国学子跨海而来,聚首两江之滨,与西政学子同窗共研、砥砺思想,在比较的维度里探寻法治共识的星光。

鉴往知来·法律对话

以法为舟,以史为鉴,这是一次西政学子与美国学生的跨越太平洋的法律文化交流之旅。他们于卷帙千叠中,共同探寻中华法治的源流与脉动;在灯火万盏间,真诚对话司法实践的今昔嬗变。

校史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其“述往事,思来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史馆,讲解志愿者将西南政法大学七十余载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美国学生们或凝神静听,或俯身细观,沉浸式体验西政的智慧魅力和学术活力。校史学习之旅,不仅让美国学生们理解西政对“大学之道”的深刻诠释,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与西政及中国青年学子“相知相亲、携手同行”的种子。

探访法律殿堂:法律文化基地研习

欲晓源头活水,需探半亩方塘。为帮助美国学生们领悟中华法律智慧的活水之源,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特组织参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地,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法治文明对话。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镌刻着“刑德相济”的古老唐宋法典的复原场景,诠释着礼,慧,法交融的治理艺术。泛黄的案卷、斑驳的展陈,引领着学生们思接千载,在与古人的精神对话中,真切体悟到“以和为贵”的处世智慧。这些穿越时空的见证者,正诉说着竹简律令中生生不息的法律传承。

对话中美法律:故事中的文化比较

法律是秩序的经纬,更是时代的映照。“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朱颖老师的这场课从中国法律渊源溯源,到多元主题碰撞,是中美法律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思想交流。从历史积淀到当下实践,从科技冲击到人文思考,让中外青年以更开放的视野,理解法律在不同土壤的生长逻辑。

把握时代脉搏:国际贸易规则新发展

郑蕴老师为美国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极具学术价值与启发性的课程。“一部iPhone的芯片来自美国、屏幕来自韩国、组装在中国,”郑蕴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道,“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完全本国生产’已不可能。”这恰好印证了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指出,即便各国存在生产率差异,也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共赢。青山同云雨,明月非两乡,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需要中外青年同心协力。

这场交流课让“国际贸易规则”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条文,而成为连接美国学生与西政及中国青年学子对“公平”“合作”“发展”共同追求的桥梁。

文脉寻踪·文明对话

嘉陵江月,曾照古人愁绪;山城灯火,今映来客双眸。每一次的触摸,都是与古老智慧的对话;在石刻摩挲的纹理间,他们聆听永恒匠心的回响。

知行无界:中外青年的思想碰撞

美国学生与西政学子其乐融融围坐一堂,在商学院韩炜老师的引领下,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商业实践为主题,围绕“仁”的精神内核、家族企业文化的传承流变、历史认知的多元视角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对话,共同在商业与伦理的断层带上,栽下第一株共生的幼苗。中外青年欣喜地发现,贾斯汀·比伯的音乐旋律能够轻易穿透国界壁垒,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一句幽默而真实的“哈根达斯在美国还是很贵”,更是以生活化的视角,瞬间拉近了彼此距离,引发全场会心笑声。

光影传奇:电影里的中国智慧

光影流转,银屏生辉,中国智慧跃然幕上,邀美国学生与西政学子共赏。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中,杨化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电影中的中华文化,以哪吒、孙悟空、沉香三位神话人物为叙事主线,串联起中国文化的千年传承。杨化老师从国漫《长安三万里》切入,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创新表达。当《哪吒》经典片段呈现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掷地有声,激荡起跨越文化的精神共鸣。

这场课堂,引领美国学生与西政学子沉浸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之境,开启一场东西方思想的深度碰撞与对话。

文化律动:书法·武术·毽球体验

美国学生的书法体验课在墨香氤氲中圆满落幕。唐旭老师以实物教具与经典典故为舟,载着学员畅游汉字美学之海。当红色洒金宣纸铺开,篆书的古朴、楷书的端庄、行书的飘逸在笔尖流转,最终定格为美国学生和西政学子一同手持自制春联时的灿烂笑脸——这场跨越国界的书法之旅,让墨香成为了最生动的文化纽带。

邵华老师为美国学生们带来了一节兼具文化内涵与技艺实践的中华武术课。左手掩右拳,四指并拢、拇指内收、右拳紧握——武术礼节“抱拳礼”在行云流水的手势起落间,流露出中华武术“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刀术刚猛、剑势轻盈、枪尖抖花、鞭影翻飞……刚柔并济的武术展演也赢得阵阵掌声,尽展武术魅力与文化共鸣。此次课程不仅是肢体的律动,更是美国学子与西政及中国青年学子“以武会友、以心相交、共筑友谊”的生动实践。

在刘燕茹老师的带领下,美国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探索毽球的奇妙之旅。色彩鲜艳的羽毛毽在学生们的脚背轻盈弹跳,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拐”、“绷”、“磕”等充满韵律的古典技法,让他们体验到了专注当下、眼疾脚快的沉浸式快乐。这场激活感官、连接古今的文化雅集,让美国学生与西政学子共沐欢愉之光,彼此的情谊深深交融。

匠心永恒:大足石刻文化实践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美国学生的大足石刻探索之旅,让他们在斑驳的崖壁前,触摸到千年文明的温度。当连绵的丘陵渐次展开,宝顶山那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巨大岩壁终于映入眼帘,车内瞬间响起一片兴奋地低呼:“Look at that! It’s HUGE!”踏入核心区域,千余尊历经八百年风雨的精美造像如史诗般铺陈开来!每一寸岩石都诉说着宋代工匠的虔诚与鬼斧神工。

岩石沉默,但故事永恒;造像静止,但情谊流动。美国学生与西政学子共同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艺术的伟力,也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西南政法大学精心搭建此交流平台,热忱欢迎美国学子跨越山海而来。本次活动旨在以山城重庆为窗口,助力美国青年朋友深度了解中国发展脉动,真切感知中华文化魅力;深入体验重庆的独特风貌与蓬勃生机,并与西政及中国青年学子结为伙伴,共叙友谊。西政更寄望于两国青年在此相知相亲、携手同行,共同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