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为基,实践为翼,山城为窗~留学西政的“魔幻升级”全体验!

图片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为何选择西南政法大学?答案藏在重庆的烟火与山水间,更融于西政课堂的思辨中、实践的探索里。西政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五院四系”之一,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创新的国际化课程,扎根中国实践的独特模式,为全球学子打开一扇读懂中国法治与社会的窗口。

课堂有魅力——他们为何爱上西政课堂?

图片

在西南政法大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与文化交融的磁场,更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平台。

依托丰富的来华留学英语授课课程体系,我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交易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等全英文课程,打造“中国法治+国际视野”的特色课程体系,打破语言壁垒,让来自俄罗斯、摩洛哥、德国等国的留学生直呼“过瘾”。

9e870023869833612083904f2ed2022b.jpg

作为西政国际化课堂的重要延伸,“汉海扬帆·语你同行”汉语沙龙系列讲座,以“新文科+国际化”为内核,为留学生定制阶梯式汉语赋能计划。2024年春季学期推出的五期主题沙龙,覆盖语言考试、学习方法、学术写作全链条。

2c5d57faa6a1993b4310e005be82c324.jpg

图片

通过“跨文化实地交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持续推进教研教改,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汉语教学。在鹅岭二厂的第二课堂交流实践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同学组队,在真实场景中深化语言应用与文化理解,亲身体验重庆独特的工业遗址风格与现代艺术气息。教师全程引导协作,学生自主深入探索并对话交流,让课堂从单向讲授转向多元互动,展现了“翻转课堂”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新路径。  

实践有温度 ——走出西政教室,走进真实中国

图片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持续以实践教学为纽带,让留学生在多元场景中深度感知真实中国。2024年秋季,“感知中国”探索之旅活动组织留学生走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展示中心以及长安汽车研发基地,俄罗斯学生禹蔼凌(Izotova Alina)试驾新能源车型后坦言:“(长安汽车)有好看的外观,有厉害的技术,还有认真的做工,中国汽车的好品质和新想法,在这里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在自贸试验区电子沙盘前,学生们更直观理解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开放格局。

图片

图片

在随后开展的“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走进渝北活动中,30余名学生探访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与碧津美术馆,从石器时代到秦汉风华,从唐三彩到明清服饰,留学生纷纷感叹,赞不绝口;在非遗面塑体验环节,留学生跟随传承人谭先华揉捏彩色面团,完成人生首个“熊猫面塑”,通过指尖技艺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践足迹从城市延伸至乡野与景区。毓秀农场里,留学生们挥锄培土、采摘蔬果,与生命深度对话,与自然亲密接触,“劳动让我读懂‘绿水青山’的意义”;渝中区十八梯景区也有西政留学生的身影,他们身着红马甲为游客答疑解惑。“我想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了解重庆,了解中国,认识更多的中国朋友。”张惠清(Sae Lor Saowanee)说道。

c01a0f149e6b0190ca1a81acc621e0c2.jpg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留学生李汉(Khan Najeeb Ullah)、爱丽丝(Mirzakulova Aziza)和王汉(Abraham Phonephansa)参与录制的实践视频,作为2025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内容登上官方媒体。李汉和爱丽丝以智能温室与自动播种技术为窗口,亲历中国乡村振兴的科技脉动,又透过民法典与社区普法的实践,触摸法治中国共建共享的温暖底色。而王汉漫步于重庆的“口袋公园”,他更感慨于城市对市民的贴心关怀:“重庆真是一座宠粉的城市,既宠外地粉,也宠本地人!”他们以留学西政的多元视角,书写着对中国创新与法治的生动注解。

f4aeb27ef8b095a74d71adcca6c43348.jpg

从研发基地到传统景区展馆到青山绿水,西政以实践为纽带,让留学生在触摸中国发展脉搏的同时,成为见证中外文明互鉴的“青年使者”。

城市有故事——山城文化city walk,在重庆读懂中国

56d51764441fc5bdbf1b8862f2cafa1e.jpg

重庆的魔幻地形与多元文化,成为留学生眼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鲜活课堂”。柬埔寨留学生明娜妮(Meng Sreyneath)漫步解放碑,感叹“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和建筑风格,跟中国甚至世界的其他城市有许多不同之处”;德国留学生王柯宇(Max Lukas Weitemeier)游览多个景点,直言“我觉得很难挑出重庆的特色是什么,因为重庆有太多独特的地方”;泰国留学生杨茹萍(Sriprapapat Rattanaphorn)独爱南滨路,“那边风景秀美,听着水声吹着微风十分舒适惬意”,此外,重庆特色美食如火锅、豌杂面、冰粉和凉虾等也深得她心,“如果没有吃到这些美食就不算来过重庆”。

图片

图片

510441c63afb7cea3f6f241da0b9c621.jpg

图片

留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山城的每一处肌理——在磁器口古镇,他们穿行于青石板老街,与本地居民一起排队购买现炸的酥脆麻花,看金黄的面团在油锅中翻滚成山城独有的烟火气;乘长江索道凌空而过时,有人举起手机记录轻轨从楼宇间穿行的魔幻瞬间,感叹“这座城市永远充满惊喜”;而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则成为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最初被辣到满头大汗,到如今能熟稔地涮一片毛肚、配一碗冰粉,在升腾的热气里读懂重庆人“耿直”的生活哲学。

心声有共鸣——他们为什么选择留学西政?

d74cadb3f775dc5cee9343ace90eec82.jpg

留学西政,是一场与法学灵魂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向未来世界的从容启程。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五院四系”之一,西南政法大学以其贯通中西的法学图谱吸引着全球学子。菲律宾籍留学生蔡美德(Chua Devahuti Alipio)选择西政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合作专业,正是因为这里“不‘偏科’——不仅教商业知识,还把法律和全球视野深度结合”。她坦言,学校扎实的法学底蕴能让她“既懂国际贸易实操,又明白背后的规则逻辑”,这正是她未来参与国际工作的底气。来自老挝的胡如意(Inthavong Lamngeune)则被《国际贸易》课程深深吸引,史振华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解析中国与东盟贸易政策,让她对“中老两国的经贸合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月亮同学(Zuhal Shoaidarova)也说:“很幸运能来到西政,因为它让我找到了通往未来成功人生的大门钥匙。”在优质的教学资源之外,西政还为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图片

图片

选择西政,亦是选择一座城市的哲学。重庆这座“魔幻8D城市”,本身便是理解中国的密钥。蔡美德眼中的重庆“既是快速发展的热土,又是联通世界的桥梁”。西班牙留学生小马(Marco)用脚步丈量重庆,从洪崖洞的璀璨夜景到朝天门的江风,他感慨:“重庆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仍有无数未知等待我去探索。”德国留学生王柯宇分享道:“在我心里,重庆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人们都很友好,还有很多丰富的文化体验,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和结交世界各地朋友的机会。”来自泰国的张惠清对重庆的多元魅力深有共鸣:“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山城魅力,还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城市氛围,充满活力与发展潜力。”她尤其赞赏重庆人民的热情友好:“这里的人们都很善良且乐于助人,生活节奏适中,适合留学生活。”

西政独特的教育生态,让理性思辨与人文温度交织。金善敬(Kim Sunkyung)分享了她最难忘的西政时光:“国际文化交流节当天凌晨,我们一起起来准备时,我的室友说‘我毕业后也会想念你’,所以我不能忘记这天。我感谢学校举办这么多留学生活动,让我们跨越文化成为真正的朋友。”来自泰国的熊建民同学(Saeyang Chaiyanan)提到刘韵鸥老师“带我们出去学习课外知识,结识中国朋友”,这种实践教学让他“认识了不少中国文化”。张惠清则坦言选择西政源于其法学教育的深厚积淀:“它是中国法学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府,法学专业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声誉。”她更看重学校的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能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与社会文化。”正如蔡美德所说,在西政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理论,而是为参与全球对话做准备”——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正塑造着心怀天下的莘莘学子。 

图片

选择西政,是选择在法学殿堂中淬炼专业锋芒,亦是在山城烟火里读懂中国。正如熊建民同学所言:“在这里,我能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学到不同的文化。”这或许正是西政留学的深层魅力: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既深耕学术,又拥抱世界。

图片

“课堂育人,实践领航,城市铸情”——留学西政的魅力,在于扎根中国法治的深厚底蕴,触摸智慧重庆的创新脉动,感受西部山水的诗意与现代活力的碰撞。在这里,课堂连接世界,实践锻造真知,重庆的烟火与法治的温度共同浇筑成长的基石。留学西政,是读懂中国的窗口,更是迈向全球的起点——以知识为桥,与世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