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人文大讲堂|田青:在西政,探寻旋律中的中国

活动现场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近日,西南政法大学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备受欢迎的西政人文大讲坛第五期如约而至。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教授以“中国人的音乐”为主题,通过跨学科视角串联音乐史、文化学与美学,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思想盛宴。周尚君副校长主持讲坛。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教授主讲

周尚君副校长主持

深耕音乐研究的学术大家

田青教授作为我国音乐学界领军人物,深耕民族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研究,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艺术评论》《中国音乐学》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中国人的音乐》《黑手指红花瓣》等多部著作,并于2017年出版九卷本《田青文集》。其研究成果不仅构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论框架,更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艺术源自本能 美育应为真谛

“艺术是人创造的,是给人欣赏的。”田青教授对艺术的理解深刻而质朴,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都应与艺术交朋友。

田教授以《水浒传》中李逵观花的典故为例,指出“李逵见黄莺衔落花也能感叹‘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皆可亲近的美好存在”。针对当下美育困境,他强调:“许多人因对美的迟钝而自我隔绝,但美育的本质正是唤醒我们对美的本能感知。”

关于艺术评价标准,田教授提出“真、自然、技术”三位一体的理念:“真是艺术的本质,自然体现哲学智慧,技术则是表达的基础。欣赏艺术如同交友,需以真诚之心靠近,用开放心态感受。”

乐与礼相融促文明,琴与筝协奏唱家国

田教授将音乐视为文明的起点,指出:“当先民创造音阶、编织旋律时,文明的曙光便已升起。”

他讲到,中国音乐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十分发达——音乐理论百家争鸣,音乐实践也颇为兴盛。他以考古实证彰显中华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能吹奏现代乐曲,补充了中华音乐的文明史;曾侯乙编钟展现先秦音乐理论与技术的巅峰,其“一钟双音”特性及背面3700多字的乐律铭文,实证了中华音乐文明的早熟性。田教授认为学习传统音乐,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

谈及古琴艺术,田教授阐释其哲学意蕴:“面板象征天穹之弧,底板寓意大地之平,琴长暗合一年天数。”他以具体事例印证古琴的文化影响力,1977年《流水》随探测器飞向太空;2023年习近平主席陪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欣赏此曲演奏;客家筝曲《崖山哀》以音乐叙事展现宋末悲壮史诗,打破传统音乐“重娱乐轻思想”的认知误区,说明音乐在表现、凝聚人们的家国情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民歌古韵彰显文化自信

在声乐领域,田教授梳理了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四种唱法的特质。他特别强调民歌的文化价值:“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促进非遗保护、增进文化认同的宝贵载体。《诗经》‘风’部收录十五国风,《白石道人歌曲》保存宋代唯一有谱歌曲,皆是明证。”他以《黄河船夫曲》《桃花红杏花白》等经典为例,说明民歌如何实现地域性与世界性的融合。《茉莉花》从明代民歌发展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核心旋律,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音乐承载时代使命

面对百年音乐转型,田教授以历史眼光梳理脉络:李叔同创作的学堂乐歌《送别》,以西洋旋律承载东方意境,开创音乐新范式;《义勇军进行曲》从抗战烽火中诞生,2004年正式将其作为国歌写入宪法;《黄河大合唱》以磅礴乐章升华民族精神,被誉为“近代音乐巅峰之作”;《我的祖国》以“身土不二”朴素哲理,诠释“爱国无需理由”的文化真谛。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田青教授对未来中国音乐发展殷切寄语:“中国新音乐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敞开大门,拥抱未来。”他教导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让中国音乐在民族复兴中奏响辉煌乐章。

最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贺艳教授对此次讲坛进行了总结。她认为田青教授的讲座饱有赤诚的家国情感,满含深情、朴素深沉,在座师生被这一感情深深感染并引起共鸣。她援引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田青教授讲座的家国情怀做出解读。她表示,田青教授的讲座,既是一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思想的冲击,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音乐的源远流长和伟大的精神内涵,引导我们去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并为之自豪。

在互动环节中,三位同学分别就民族音乐现代化路径及文化内涵保护、古琴音乐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非遗保护法律保障等进行提问,田青教授分别从守正创新、学科关联、法律规范等角度进行耐心解答,并强调了传统文化传承需兼顾发展与法治保障。

本次讲坛由我校科研处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