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张力创新工作室获评“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西政网讯  (记者 程依)近日,重庆市总工会公布了2024年度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其中,西南政法大学张力创新工作室榜上有名!

自2016年创建以来,工作室始终坚持以弘扬“优良家风”为工作中心,以实现“现代家庭人身与财产利益科学保障”为主线,以法治服务助推保障产改,为产业工人、职场女性等群体法治保障赋能增效,助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形成。

创新团队:聚高素质人才梯队之力

工作室以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第四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民商法学院院长张力教授为带头人,由西南政法大学30余位中青年教师构成。团队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成员占比超过 50%,具有博士学位的成员超过 90%。多名成员入选国家级人才称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称号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庆英才计划、巴渝学者计划等;入选第十批援藏干部、重庆市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等;获国家级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省部级荣誉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重庆市“最美法律志愿者”等。

创新成效: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法治实践

工作室成员近三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210余篇,参加各类论坛 40 余次,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所主导的预防式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及知情融贯驱动的民法学课程改革,获省级教改重大项目等10余项教改项目立项支持,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等10余项,并在多所高校示范推广。出版著作40余套、普法书系3套7册。“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丛书”(3册)(获厅局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科普作品,被多所学校选为普法读本);“民法典护航乡村振兴丛书”(3册),入选由中宣部、农村农业部等联合开展的首届“乡村振兴好书荐读”书单;家庭教育普法读物1套。深入乡村一线30余处,走入职教院校、中小学100余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500余场,捐赠设立“獬小豸”青少年普法图书角 20余个,线上线下受众累计超 1000万人,接受光明日报、检察日报、新华网等采访近百次。承担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节目7个,其中,工作室负责人受邀在央视《法律讲堂》栏目主讲《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已播出 50余集;深入融合党史教育,录制播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家教观”等视频微党课5节,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微课类二等奖。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丛书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民法典护航乡村振兴丛书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家庭教育普法读物-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普法宣传活动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普法宣传活动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獬小豸”青少年普法图书角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獬小豸”青少年普法图书角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家教观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产教融合:以高水平法治服务助推保障产改

为打造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工作室运行公益服务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1个,抖音号等视频号3个。围绕现代产业工人职业权益与家庭权益协同保障,完成全国妇联重点项目“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视角下的婚育文化与婚育服务调研”等,并提出优化产业工人婚育生育、子女教育养育一体化法治保障机制的方案,被重庆市妇联等有关部门采纳。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职场权益保障与法治素养培育,针对产业结构变化新趋势,组织编写发放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手册等近30种暨千余册,线上线下送到快递外卖小哥休息驿站、社区街道等。践行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社协同培养,通过“青少年法治聊斋”等小手拉大手的形式,针对重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法律援助 30余次。为保障女职工家庭权益保障与职场女性权益,针对性开展“女职工权益保障宣传月”系列活动,累计答疑解惑200余人次。为提升未来产业工人法治素养,与职教院校联合设立驻职业院校工作站等,设计编写职教院校法治课程模块与培养方案。为加强与社区基层工作者之间的工作互动,开展“高校-社工”分享沙龙近 20场,与社工联合参与基层调解 10余次,广获好评。

产教融合教育平台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手册 (图源:张力创新工作室)

驻职业院校工作站

“高校-社工”分享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