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协同 为高质量立法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提供“西政样板”

论证会暨实务课堂现场

西政网讯  (记者 范云娜)近日,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教委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论证会暨首期立法实务课堂”在西南政法大学圆满举行。立法实务课堂由重庆市司法局立法三处、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共同承办。

破壁融合:立法实务课堂首度嵌入高校教学

2025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批准为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以来,各地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群众、联系基层,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作用,加快形成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新格局,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集群和专业优势,借力立法联系点平台机制,以立法沙龙、立法实务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法治人才培养创新。

本次活动以《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样本,创新构建“政策解读—立法建议—研讨论证”三维教学场景,实现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学者、行业专家与青年学子的四维联动。通过真实立法场景中的“实务专家进入课堂、师生意见直通立法”双向赋能机制,开创了立法实务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装上“法治引擎”。

智库赋能:多维破解职业教育立法难题

制度突破维度: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徐泉教授从内涵深化、立法技术、评估机制等维度提出优化路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邓建中所长从国家、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最新实践提出特色亮点;西南政法大学立法研究院院长温泽彬教授强调需有效衔接上位法的专项规定。

文本规范维度: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孙莹教授对文本的禁止性规定和法律责任条款提出了具体建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赵聪教授建议优化文本逻辑结构,提升语言规范性。

特色培育维度:西南政法大学周清林教授主张“职业学校为本、政府领导、企业助力”的立法思路;重庆大学尹博文老师建议职业学校打造“重庆特色”专业集群,培育差异化竞争力。

实战育人:青年学子沉浸式深度参与立法

将立法实务课堂首度嵌入高校教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办法》立法论证,与专家共研立法难题。通过这种沉浸式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立法流程与文本审查技巧,更在“实战”中提升思辨能力。“从旁观者变为立法‘参与者’,这次珍贵的机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法治建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智慧。”参与学生如是说。

协同创新:构建政校研立体化育人体系

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全国人大法工委立法联系点、司法部立法联系点、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政策叠加优势,打造“起草部门—高等院校—审查部门”三方协同机制,重塑立法意见建议单方听取模式为研讨、修改文本的双向互动模式。

学科建设:市司法局、西南政法大学结合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围绕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拟推出系列立法实务课堂,推动立法实践与法学教育“双向赋能”。

人才培养:以立法项目实战实训为抓手,引导参与立法的师生真实感受政府法治建设的工作情景,思考社会治理的真问题、实问题,培养“懂法律、通实务、善思辨”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助力重庆法治高地建设。

结语:立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双向赋能

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民意直通枢纽,又是青年法治先锋的孵化器,作为重庆首次将立法实务引入高校课堂的创举,打通了校园智慧直抵立法决策的通道,以“政校协同、师生共研”破题法治教育创新。这场立法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淬炼出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智慧的新时代法治人才,将持续为高质量立法与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提供“西政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