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丨重庆市专家学者齐聚西政研讨创意写作

西政网讯  (通讯员 罗贵午 安嘉丽)在数智化时代浪潮下,如何以创意写作的方式展示叙事的独特魅力?12月21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的“讲好中国故事:数智时代的创意写作与中国叙事”研讨会暨重庆市写作学会2024年年会上,创意写作、新闻传播、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精彩的报告展开了思维的碰撞。研讨会由重庆市写作学会、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西南政法大学美育教研室协办。

开幕式现场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龙华以“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展开致辞,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学校锐意进取,推进新型政法学科集群建设,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时代下,学校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政法学科集群优势,大力建设新闻传播学科等,努力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力量。她强调此次研讨会是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会,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能够集合智慧,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山城坚韧忠勇的历史文化气脉,提升数字时代文化叙事能力,推动创意写作与中国叙事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化新重庆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龙华致辞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教授主持,他表示,冬至,是一个既寓意着团圆又包含新生的节气,而今天,大家在这里的相聚,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融。在数智时代的大潮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以创意写作的方式展现中国叙事的独特魅力,是我们每一位传媒人、写作者共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期待,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与思维碰撞,能够激发出更多关于中国叙事创新的灵感火花,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教授在致辞中对学校、学院为本次学年会提供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对所有莅临会议的同仁、同学和相关领导致以诚挚的欢迎。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瞭望当今学科发展现实,他强调了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这仍需要写作学界的全体同仁协同努力、求真探索、积极耕耘。在发言中,张家恕教授还鼓励大家在不懈的探索中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希望将不懈追求与奉献这一在当今时代稀缺的品质,转化成日常的实践行为。他表示,一旦这种品质能够被广泛实践,社会、时代、民族与国家都将变得更加美好。

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张家恕教授致辞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随后,所有参会人员在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门口合影留念。

全体人员合影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上午的主题报告会由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李天福教授主持,他以《蝶恋花》中的“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开启了本次报告会。

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李天福教授主持报告会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以《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数字变革与未来写作》为题作主题报告。她从AI写作的优势、应用与体裁,数字变革对未来写作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AI写作,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定位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教师应将AI写作作为教学工具箱中的一部分,合理利用AI写作的智能化、高效化,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李天福以“深度”“激情”“唯美”三个词对董小玉的报告做出总结,认为该报告展示出董小玉对人工智能写作的辩证思考。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李红秀教授作了题为《AIGC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应对思考》的报告。他从定义与分类、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与应用现状等方面介绍了AIGC的发展概况,他提出应对AIGC的伦理挑战需要技术创新与伦理引导、行业自律与公众参与、注重工具性与价值性,并针对AIGC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进行了探讨。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李红秀教授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写作学会理事李燕燕,作了题为《非虚构:法治生活的生动表达》的报告,探讨了非虚构写作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她在汇报中讲述了自己的采访故事,讲述了知法懂法用法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非虚构文学与“法治文学”、以自身创作为例的非虚构如何书写“法治生活”。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写作学会理事李燕燕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杨姿教授作了题为《鲁迅的文体变革对于创意写作的启示》的报告。她讲述了创意写作的发展概况、鲁迅的文体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她指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创意写作的方式,不能取代情感本身,要保持写作的主体性。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杨姿教授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文理学院胡牧副教授作了《创意写作与文学经典性的生成》主题发言。他以创意写作的本质为出发,指出创意写作是自由创造,是流动的精神世界,创意写作与文学经典具有双向辩证提升关系,创意写作将赋予文学经典更多可能性。文学经典性的生成需要传播,创意为文学的经典性奠定了基础。

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文理学院胡牧副教授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教授以《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为题进行了报告。他从纪录片《美国人眼中的新重庆》与中国读者的联系入手,讲述通过故事叙事建构社会关系的故事。他指出,新闻叙事的魅力在于用准确的事实和富有现场感的生动细节,构成遍布全球的故事流通网络。合作对抗竞争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真正意义。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韧教授作报告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随后,重庆市写作学会荣誉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龚炜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评议,他指出围绕AIGC议题,董小玉教授探讨了AI写作的变革,李红秀教授谈到了AIGC的伦理和监管,AI写作确实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加强伦理道德监管。杨姿教授对鲁迅的研究选题新颖,注重写作文体和写作创新。李韧教授进行了重大破题,从对外宣传到国际传播,在国际传播领域用AI焕发色彩。

重庆市写作学会荣誉副会长、重庆交通大学龚炜教授作评议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李天福副校长进行点评发言时谈到,李燕燕副主席选取小切口,用自己的故事,讲中国故事,很有深度。胡牧副会长选题很好,文学创作要贴近时代、书写时代。最后,李天福教授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基于媒介融合与 AI 赋能的中文写作能力培养”“国际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新媒体时代创意写作与中国叙事”“新时代写作课程与写作教育教学”,重庆多所高校、学院的教授、讲师、研究生围绕各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分享。

闭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立兵副教授主持。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立兵副教授主持闭幕式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重庆市写作学会秘书长陈实副教授对本年度学会工作进行了总结。他从学术研究与交流、培训与实践活动、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学会管理与党建、总结与展望五个方面展开,分享了2024年学会在写作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重庆市写作学会秘书长陈实副教授总结学会工作 (图源:新闻传播学院)

杨姿副秘书长代张家恕会长对2025年学会工作提出了展望,明年将重启和开展专委会工作、与本市的相关学会加强联系、继续征集优秀稿件,并计划在2025年的学术年会和外省的协作学会联办并对会员的学术成果进行评奖。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韧教授致闭幕辞。李韧书记在闭幕辞中提出了“传承”和“创新”,他表示,今年是学院新闻学教育办学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将继续在数智时代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做好传承与创新,用创意写作和中国叙事讲述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助力更好的国际传播。最后,他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总结发言,大会圆满结束。

摄影:齐浩睿 张宇 张紫萱 王馨渝